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省发布十条措施

省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印发《促进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

N海都记者 陈逸之

为充分吸纳高校毕业生宝贵人才资源,稳就业促创业,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6月15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财政厅印发《促进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支持企业吸纳就业

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

《措施》提到,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2023年12月31日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人不超过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毕业年度或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毕业年度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2023年12月31日前首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并在同一单位连续缴费满3个月后,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3个月的岗位补贴。已享受新增就业岗位补贴的毕业生,按就高不重复原则补差发放。

同时,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落实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确保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上一年度。

实施城乡社区就业计划,原则上2023年所有新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定向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数量超过上一年度。发挥高新区、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的引领作用,扩大科研助理岗位规模。

各设区市9月底前

每周至少举办1次招聘活动

《措施》提出,各高校要在毕业生离校前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全面摸底,合理引导求职预期,有针对性向当地政府反馈岗位需求和就业意向地。各地应结合需求,以有效签约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招聘服务。落实“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成果,9月底前,各设区市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各县(市、区)要定期组织小型专场招聘活动。

各高校要在6月份至少举办1次校级综合招聘活动,各二级院(系)至少举办1次小型化、专业化招聘活动。大型综合性招聘活动要分区分类,通过现场签约、直播探岗等方式营造氛围,吸引更多毕业生进场求职。

《措施》要求,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金融监管部门要与高校紧密联动,制作政策清单,提高毕业生政策知晓度。要加快推行电子化审批,实行全程线上办理,进一步提升政策可及性和申领便利度。支持各地建设一批创业导师工作站,可根据创业导师帮扶成效给予一定补贴。

我省鼓励高校

提供免费住宿至8月底

《措施》提到,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技能提升行动,由各高校摸排建立有培训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人社部门根据毕业生需求制定培训项目清单,于8月底前组织开展针对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适岗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对毕业时暂未落实就业,继续在学校所在地求职或参加技能培训的毕业生,我省鼓励所在高校提供免费住宿至8月底。各地应创造条件,为有意愿来闽就业和省内跨市县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或发放住宿补贴。

另外,实行户籍地政府和所在高校负责人“双向包干制”,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身体残疾、长期失业以及享受“雨露计划”补助的毕业生予以重点就业帮扶,每半个月通报相关进展情况,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