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吴雪薇 文/图) 6月17日,一个悠闲而无甚暑气的夏日周末。下午3点,位于福州鳌峰坊39号的李世甲故居,古朴的木门悠然洞开,以深灰为主色调的“指上听音”小字展海报挂于进门影壁,醒目又流露几分侘寂之味。
颜凌晖、欧键汶、张家壮、梅学味四位先生的书法小字展在此徐徐开展。虽是一书法小集,爱好书法的福州朋友对他们多不陌生。同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们,在国内书法领域均各有造诣。或文字考据,或异体字研究,或古典文学的融合,或当下状态的表达,经由日常创作的小字作品的分享与展示,小字展构筑了一个书法家们共享感受、互相交流的艺术空间。
何谓“小字”?欧键汶解释,我们今天所讲的“小字”“大字”,是一种尺寸的描述,但却少有人想到其间所包含的具体内涵。字的尺寸,实际上关联着书写的功能性,进而关联着古人的生活状态。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小字”,如我们所熟悉的王羲之《兰亭集序》那样,大致两厘米左右的日常书写字体。它们日常、随性,反映着书写者当下较为放松自然的书写状态,蕴含着寻常生活中所捡拾的余味哲思。与之相对的,则是在书法展、在古代碑刻上都常见到的一寸以上的“大字”,它脱离了日常书写场景,更着重于书法艺术的竞争与表演性。
福建省语言文字专家库(汉字书写类)专家朱以撒也前来现场观展,他是张家壮的导师。在他看来,当下书法创作的倾向就是大字,长篇幅,爱写数米长卷。日常化书写的小字是“小品”,篇幅不大,轻松而自然,带来的是书法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朱以撒说:“书法的‘自然而然’最难,典雅的小字细腻精到,少了大字的毛躁火气,在生活的情调之中尽显其手上功夫。”
据悉,“指上听音”小字展将在李世甲故居展出至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