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网 北京青年报 中工网 极目新闻
今年端午节,是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新国标“1号修改单”实施后的首个端午节,记者探访发现,不论是线上电商还是实体店内,均有售价超过500元的“高端”粽子礼盒在售。不仅如此,一些粽子礼盒还搭售其他商品,有的所谓“赠品”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粽子本身,“天价粽子”再次引发关注。
分析人士表示,在加大反腐力度、警惕“奢靡之风”的同时,粽子企业也应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把粽子打造为不分季节的非时令性单品,开拓更广阔的销售前景。
部分礼盒 “赠品”数量超过粽子
连日来,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线下普通礼盒粽现货挂牌价均不超500元,不少商超销售人员表示:“都是大众款礼盒粽,最高还打3折。”
但在多家电商平台上搜索,动辄售价千元左右的粽子礼盒并不在少数。不过,其中部分商家是利用高标价来展示包装,或由于对应款式的粽子礼盒已售罄,为了留住商品页面而采取临时提高价格的方式来避免购买等。
高价粽子礼盒也仍在网上售卖。一款售价820元的粽子礼盒用皮箱作为礼盒外包装,里面12个粽子不乏鲍鱼、人参、海参、燕窝等食材,其页面显示已售1000余单。而其他高价粽子礼盒中,也不乏竹编礼盒、松木礼盒和皮质礼盒等等,馅料则大多是一些“高档食材”。在某电商平台销售的礼盒定制粽,折后价8349元/盒,客服还表示“已经售罄”,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记者走访发现,在线下这种高档粽子礼盒更是随处可见。在一些五星级酒店和主打商务宴请的餐厅,大量粽子礼盒主打“高端”“奢华”定位,价格超过500元的不在少数,更是有粽子礼盒标价到了980元。甚至有的礼盒按照定价和实际粽子数量计算,单只粽子折算下来就高达百元。
不仅如此,有粽子礼盒里搭配了不少“赠品”。虽然有的是端午节令食品鸭蛋,也有毫无关系的糕点、大米、瓷器、干果、茶叶、文具等等。有的粽子礼盒里面的粽子数量甚至没有搭售的“赠品”多。
多地检查 仍存在过度包装现象
虽然粽子礼盒在传递情感和祝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记者了解到,今年端午节也是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第1号修改单在去年8月15日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端午节。
“1号修改单”对月饼粽子的包装层数、包装材料、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等规定做了修改,比如将月饼和粽子的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四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三层,将粽子的必要空间系数从12降低为5,相当于包装体积缩减了58%等。
对于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粽子,将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从20%调减为15%;对于销售价格100元以下的粽子,包装成本占比保持20%不变。同时,“1号修改单”要求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
今年,各地相关部门也纷纷对粽子商品监督抽查,部分地区检查发现,市场在售的粽子礼盒仍存在过度包装现象。
6月19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粽子进行了商品包装物减量(过度包装)监督抽查,抽检了10家销售企业总计21批次粽子礼盒,其中诸老大和全聚德的3批次样品,包装空隙率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涉嫌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6月21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假日期间理性消费,购买粽子产品要尽量选择正规商场超市,不要被“低价”“优惠”等促销广告迷惑,从而购买过度包装的粽子产品。
平价粽子 今年更受消费者青睐
事实上,今年包装简约、性价比高的平价粽子更受消费者青睐,毕竟,端午节吃粽子是极为平民化的一件事情,人们的消费热情并未消退。不少消费者认为,粽子还是吃个节日情怀,而不是吃包装。
部分即时配送平台数据显示,20元以下的平价粽子销量占比超过八成。不仅如此,一些超市推出的“鲜粽子”比起礼盒装、抽真空的粽子更受欢迎。“一个粽子3块钱,有四五种口味,随吃随买还新鲜。”一位顾客表示。
除此以外,许多商超内摆出了专门售卖箬叶、蜜枣、糯米等原材料的货台。正在购买粽子制作材料的李女士表示,作为福建人,她家每年都有包南方肉粽的传统,今年也不例外。在李女士看来,手工包的粽子更有“节味”,也可以参与到传承传统文化中来。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些豪华版粽子,亦需理性看待。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从原先填饱肚子到现在的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别样的味道,单纯的、一种味道的粽子自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家开发出来多种多样的粽子,是市场规律使然,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然。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们的消费需求是有差异的,有人选择平价的,有人选择高价的。同样是商品,需求不同,要求自是不同。就拿“混着卖”来说,除了粽子,还有鸭蛋,甚至还包括蔓越莓酥、奶香酥等商品,比单纯的粽子要丰富得多,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再比如,海鲜珍味粽,光是海参、鲍鱼的价值就不菲了,粽子的价格可想而知。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粽子企业应加大研发创新力度,突破粽子品类时令性限制,与其在包装上“花式炫技”,争抢端午短暂的旺季,不如开拓粽子品类更广的销售场景,把粽子打造为不分季节的非时令性单品。
权威观点
让“天价”粽子失去生存土壤
记者调查发现,为躲避监管,奢华粽子多由商超销售转向预约定制,由实物礼品变为虚拟礼券,并打价格“擦边球”搞组合销售。不少销售人员表示,高端粽子礼盒“十有八九都是用来送礼的”。在电商平台热销礼盒的热门评价中,表示用来送人的不少。由此可见,粽子这一传统节庆食物,存在着沦为“人情粽”“办事粽”的倾向,均是“买者不吃、吃者不买”。
“天价”奢华粽子,显露出商家赤裸裸的逐利目的,不仅是对端午习俗的异化,扭曲了粽子原本承载的节日文化和情怀内涵,还是对淳朴民风的误导,对社会公德的挑战。如果任由“高价”食品在市场上横行,就会进一步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正所谓“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如果没有人购买“天价”奢华食品,就没有人生产与销售。由此来说,要防止“天价”奢华食品包藏“腐败馅”,既包括食品本身,也包括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的强化,以及廉政反腐制度的彻底落实。甚至可以说,相比食品本身而言,更需要从需求端发力,防止有人以传统习俗为外衣,进行隐蔽的人情交换、利益交换,导致权力滥用和制度废弃,以及公共利益受损、政府形象受损。
各地纪委、监察等部门要加大反腐力度,将种种“天价”奢华食品,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对于用“天价”奢华食品进行利益输送与权力回报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公开通报,形成震慑。同时,用过硬的规章制度约束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进一步压缩权力的寻租空间。当人们不再送礼拉关系,“天价”奢华食品就会失去市场需求,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新华)
□相关新闻
销售“过度包装粽子”
福州两商家被责令改正
海都讯(记者 梁展豪 通讯员 游振云) 端午前夕,记者从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5月中旬以来,该局组织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端午节粽子等节礼商品过度包装执法检查工作。截至发稿时,已对2个商家销售过度包装粽子的行为予以责令改正。
5月17日,福州市台江区市场监管局在检查辖区某茶叶店时,发现其销售的朱子家礼粽情粽义(粽子)由外至内包装为4层,分别是正方体硬纸皮盒子、简装木质盒、硬纸材料长方体包裹、塑料袋包装,超过了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关于粽子包装层数不应超过3层的规定。
6月9日,福州市晋安区市场监管局根据市局稽查处提供的线索,对辖区某酒店进行检查,发现其销售的粽子礼盒过度包装。经测算,其包装空隙率为49.8%,不符合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上述当事人的行为,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