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妈妈,我好痛!”泉州4岁女孩晶晶(化名)难受得直掉眼泪,晶晶妈看着好心疼。
前几天,晶晶突发高烧至39℃,老喊嘴巴痛,饭也吃不下。妈妈带她到医院就诊,原来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儿科医生提醒,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应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这病传染性强,一旦患病,应隔离治疗。
一天接诊七八名患儿,嘴巴都痛得不愿吃饭
“最近,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非常多,单我一位医生,一天门诊就看了七八个!”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陈激文副主任医师说道。
近日,晶晶因发高烧、嘴巴疼,不愿吃饭,被妈妈带到泉州一院儿科就诊。
陈医生检查发现,晶晶口唇发红,咽部充血,口腔内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而手心脚底未见疱疹。结合相关症状,考虑单纯疱疹性咽峡炎。陈医生为晶晶开了药,并叮嘱家长,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患病期间应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晶晶与妈妈前脚刚离开,4岁男童浩浩(化名)就被妈妈带进了门诊。浩浩在就诊前一天发热到39°C,不停流口水,也不愿吃饭。
浩浩妈告诉陈医生,最近,幼儿园不少孩子生病,就诊当天上午,班级群就有五六个孩子发烧请假。
经仔细检查,浩浩同样患上单纯疱疹性咽峡炎。给孩子开药的同时,陈医生叮嘱浩浩妈,患病期间,孩子的饮食应清淡,以流质食物为主,必要时可以让食物放温凉些,少量多次给孩子吃。
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用具等传播
“从6月份开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明显增多。”陈激文副主任医师告诉海都记者,患儿以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为主,部分来自“二孩”家庭,病毒在家庭中的两个孩子间相互传染。所幸,大部分患儿为轻型病例,经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据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它主要经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春夏季是流行季节,好发于1~5岁的孩子,潜伏期3~5天。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等。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7天,重者可至2周。
海都记者从泉州市区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除了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患儿也明显增多。据了解,这两种疾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咽峡部,而手足口病以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
□小贴士
疱疹性咽峡炎 这样预防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陈医生建议,勤洗手;注意进食卫生,不嚼食喂孩子;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流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传染性都很强,一旦患病,应隔离治疗,对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陈医生强调,尤其是二孩家庭,一旦一个孩子患病,应及时分房隔离,并保持好室内的环境卫生。“疱疹性咽峡炎从潜伏期到前驱期,再到发病期,整个自愈过程一般来说为7天左右,也有少数患者病程为14天,所以,如果一个孩子患病,建议隔离14天左右最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