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草坪现千足虫 吓坏露营游客

专家表示,千足虫学名马陆,外形虽然不讨喜,但是无毒,市民游客不必太过恐慌

草丛里的千足虫

N海都记者 毛朝青 文/图

综合央广网等

昨日,福州市民林先生到旗山湖公园游玩,发现草坪里有大量的黑色虫子,游客们不住跺脚踩踏。专家表示,这种黑色小虫的学名叫“马陆”,也叫千足虫,外形虽不讨喜,但本身是没有毒的,市民游客不必太过恐慌。

那么,马陆是害虫吗?马陆、蚰蜒、蜈蚣——哪种才是“真·千足虫”?应对它们,该顺其自然还是集中清理?

公园草坪上

出现大量千足虫

昨日,记者来到旗山湖公园,发现在草坪里确实有黑色的千足虫爬来爬去。千足虫约长一寸,一些小朋友不时用脚去踩,不时听到父母亲的喊声,“不要用手去抓”。

游客林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本想节假日来这里游山玩水,但发现草丛里有这些黑色的千足虫,真的很可怕,如果在这里露营很担心虫子会爬进来,孩子被咬了就更麻烦了,希望公园能及时处理。

记者将这情况向旗山湖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反映,工作人员称,可能这段时间雨下得比较多,千足虫就长得快了,他们也请人进行处理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陈睿称,这种虫叫马陆,也叫千足虫,属节肢动物,吃素,是没有毒的,市民游客不必太过恐慌。

虽然外形不讨喜

但是对人无害

由于马陆的外形不太“讨喜”,如果它们扎堆出现又都很活跃,便更令人头皮发麻。马陆不是新物种,也没有对人类造成什么危害,只因长相独特且扎堆,才受到人们的“关注”。

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表示,由于马陆的栖息环境接近于人类的居住环境,所以经常能在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见到它们的踪影。马陆主要栖息于野外树洞,也多出现在城市里的下水道、草坪等阴暗潮湿的地方。由于马陆以腐殖质为食,因此它们还会出现在一些农村养鸡的鸡笼里。

究竟谁才是“真·千足虫”?

蚰蜒、蜈蚣、马陆等多足节肢动物都被人们称为千足虫,但实际上它们脚的数量都是不同的。蚰蜒的脚有15对,蜈蚣的脚在21对至23对之间,马陆的脚大概在40对至200对之间。据介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一个地下洞穴深处发现了一种脚更多的马陆,它的脚可以达到1300多只,是名副其实的“千足虫”。

其中,蚰蜒和马陆是十分容易区分的,蚰蜒的腿长而马陆的腿短。蜈蚣和马陆也不难区分,通过近距离观察可以发现:蜈蚣的每个体节上只有一对脚,马陆的每个体节上有两对脚;且马陆的身体大多数呈圆筒形,蜈蚣的身体则较为扁平。

与其他小虫不同,马陆的习性也较为温顺。当马陆受到惊扰时,通常只是将身体蜷成一个圆盘状或者球状,同时分泌出一些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保护自己。

这种手段主要针对想吃掉它们的鸟类,对人类没有什么伤害,大多数人的皮肤能够屏蔽这种毒素。赵力表示,如果这种分泌液粘到黏膜上,反应比较严重,建议迅速就医;若反应不严重,用清水或淡肥皂水冲洗干净便可。

不是害虫

是生态环境改善的表现

马陆是大自然中的分解者,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它们一般生活在表层土壤里,分解各种腐殖质。经统计,表层土壤里的腐殖质大概有20%都是由马陆分解的,可见马陆对生态环境的贡献是很大的。

赵力表示,随着城市绿化区域增多,马陆的出现也可以被视为生态环境改善的表现。由于使用的农药较少,各物种可以在城市的绿化区域内共生。基于自身的活动规律,天气干燥时马陆会躲在土壤表层或缝隙之间,等天气潮湿闷热的时候再集体出来“散散心”。

所以当看到大量马陆出现的时候,不必恐慌,更不必联想到地震或生态危机,这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

林先生报料,线索费30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