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 通讯员 林凯
伴随着夏蝉的纵情歌唱,六月的榕城万物生长,我们也迎来了第33个“6·25”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耕地面积不能再减少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福州市牢记嘱托,自主研发“智慧耕保”APP,开启“数字化巡田”监管模式,让数字化改革的浪潮涌进田间地头,做到“只要田不荒,心里才不慌”。
手机里的“火眼金睛” 将异常情况及时扼杀
如今,福州的每一块耕地都有“身份证”,上面记载着“地类”“面积”“行政辖区”“种植情况”等信息,让管理者对全市150多万亩耕地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一码管地”的实现,都得益于一款“数治武器”——“智慧耕保”APP。
打开“智慧耕保”APP,进入“数字巡田”模块,记者看到零零散散的黄色图斑,宛若繁星点点。这些大大小小的黄色图斑,便是福州市域内的一块块耕地。据福州市国土资源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耕保”APP将所有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数字化脱密处理后,与最新的年度矢量电子地图、影像电子地图等进行叠加套合,形成一目了然的耕地分布图。
“有了它,村干部、村民通过平台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村里永久基本农田划在哪里,自己家的农田有没有被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知道哪里能建住宅哪里不能建,哪里能种什么哪里不能种什么。”该负责人说,耕地分布图,让巡田“哨兵”拥有了“火眼金睛”。县、乡、村三级管理责任人在巡田时不再需要拿地图核对、掏纸笔记录,只需要依照手机里耕地分布图所显示的耕地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一键上报,将“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复耕成本
该负责人表示,在问题上报后,相对应的乡镇执法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收到系统的短信提示,并在24小时内前往现场核查认定,对确认为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问题,立即转入新增问题快速处置流程,在15天内处置到位。
为何要开展数字化动态巡田?上述负责人解释道,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基层巡查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能极大降低对耕地的破坏程度,更易复耕且拆违成本不高。
据悉,自闽侯县开展数字化动态巡田试点工作以来,目前,该县已经开通村级网格员账号1900多人,对全县33258宗耕地进行了3轮次的全覆盖巡查,上报存在异常状态的耕地问题26宗,确认“非农化”问题6宗、“非粮化”问题10宗,正在快速整改处置。接下来,数字化动态巡田还将在福州市各县(市、区)全面推广。闽侯县鸿尾乡乡长林善钟赞叹道:“过去有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耕地的具体位置,经常是卫片图斑下来了,才知道耕地被侵占破坏了,处理起来很被动。现在有了数字巡田,网格员就可以对着图找耕地,监管起来方便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