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如何“韧战”才能脱颖而出?

海都报邀请点评了今年高考作文的王立根、薛章辉两位名师,再评中考作文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6月24日,福建省中考开考。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是“韧战”。

茅盾说过:“只有对于最后胜利有确定,而又能正确地估计到当前的困难的,方始能作韧战。”说起韧战,我们会想到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幻的奋斗者。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韧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怎样写才能脱颖而出得高分?初一、初二的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对于教师而言,又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思考?海都记者第一时间邀请闽派语文的初创者、享誉全国的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王立根老师,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语文教研组组长薛章辉老师就今年的中考作文进行点评。

王立根:文章要有凤头、猪肚与豹尾

王立根老师强调,考试作文,应该具有短短的篇章、浅浅的哲理、淡淡的情感以及美美的语言。倘若中考作文能够这样写,一定是很好的。今年的中考作文主旨非常明确,关键词就是“韧战”两个字。那么如何做到“韧战”?题干引用茅盾先生的一句名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即把文章的脉络给梳理清楚了——是什么?为什么?要什么?考生要想离题都很困难。

今年的中考作文,分三部分来写,分别是开头、正文和结果。开头,其实是文章的主题,要尽量点题、切入中心。开头一定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正文怎么写?题干说,可以写成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前辈的故事或者生活中锲而不舍先进人物,甚至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的奋斗者。这就要靠考生的联想了。有的同学喜欢写自己做作业,或者参加某种活动,虽然这也是“韧战”,但恐格局立意不够高,阅卷老师不满意。

中考作文要想得到高分,一定要写出你对题目意思的联想与感悟。你能感悟到,坚韧不拔是一种精神世界,它是胜利的秘籍吗?你能够感到必须要有积极态度,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伟人的英雄事迹,就是靠这种坚韧不拔的追求而实现的,最能体现中国精神的三个神话故事,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以及女娲补天,这就是“韧战”精神最精彩的体现。

当然,考生若能够在结尾处联系自己,也是很好的。比如,人的智慧要靠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成功。坚韧不拔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伟大。全文要在告知主题意思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一点思考和想象空间。

古人云:文章要有凤头、猪肚与豹尾,意思是开头要精致一点,中间要丰富一点,结尾要有力一点。我们写议论文和记叙文都应该如此。

薛章辉: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向前行

薛章辉老师表示,2023年福建中考作文题以“韧战”为题,这个题目出得很好,考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题目非常切合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初中生一看这道文题立刻会想起物理学上有关“韧性”的近义词:脆性,弹性,坚韧,柔韧……以及它的反义词:软弱,沮丧,放弃,失望……“韧性”的物理定义应当这样表述: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而作思想“定义”可以这样说:前路坎坷,但仍然坚持不懈、奋勇前行的“韧”的战斗精神。由于这道作文题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所以考生一定会写出有话可叙,有事可议,有情可抒的应试作文。

第二,选材是得分高的重要条件之一。抒写正能量的“韧”的战斗精神应该不胜枚举,选材既可以小见大,亦可抒写大事件,名人伟人之事例进行分析、评判。

第三,体裁的确定亦是得高分的重要条件之一。选写议论文的考生应当分析革命前辈为什么会有如此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怎样才能具备这种“韧战”精神,论述过程如果能作正反论证,剖析软弱、沮丧、悲观等行为的危害性,那么文章就显得有说服力。选写记叙文的考生可以记叙具有“韧战”精神的人或事,文章应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注重写景、抒情和必要的议论,热情讴歌执着,不轻言放弃,面对挫折、阻碍勇往前行的力量来源。千万不要写成体裁不分的文章。

第四,考生倘若能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真实反映自己的独特见解,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文章,那阅卷老师一定会给你加分。比如,从赞扬沙漠上的胡杨树入笔生发开去,抒写矢志不渝的一位人物,以树喻人,别开生面。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向前行,这是青年人必须具备的品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