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敖俪元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
每到夏季,门诊中腹泻的患者就明显多起来,特别是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病。
夏季腹泻高发,和夏季的季节特点、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夏日炎炎,人们常常贪凉饮冷,导致胃肠道免疫屏障减弱,再加上有的人喜欢将剩饭菜加热后吃;还有的喜欢将没吃完的西瓜放在冰箱中隔天再吃,导致食物细菌超标引起夏季腹泻的频发。
夏季腹泻起病急,老人、孩子易中招
我省处于亚热带,为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偏高,所以各月份腹泻发病率在5.74%~8.68%之间,以夏季7—9月腹泻发病率最高(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
一方面,夏季气温高,雨水多,自然界中各种致病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迅速,与人体接触后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天气原因让很多人喜欢食用生冷食物。进食生冷食物过多、过快或腹部受凉,会使本就脆弱的胃肠黏膜受到刺激,造成胃肠道的应激反应,引起腹泻。而且,天气炎热导致很多人睡眠少、食欲差,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腹泻。
夏季腹泻一般起病多急骤,严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超过10次,严重时还会发生电解质紊乱、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老年人伴有基础疾病者易加重原发疾病,甚至发生休克。儿童腹泻频繁者,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腹泻用药,要注意避开三个误区
针对腹泻,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四类:口服补液盐、止泻药物、抗菌药物以及益生菌制剂。治疗腹泻需要对症下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误区一:过度用止泻药。许多肠道感染都是通过腹泻的排泄物将人体内的致病菌及细菌产生的毒素排到体外。夏季腹泻也不例外,盲目使用止泻药只会拉长病程,不利于康复。当然,如果腹泻次数过多、水样便严重,极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在正确使用抗生素及纠正脱水的前提下可适当使用止泻药。
误区二:不规范使用抗生素。许多老百姓一出现腹泻就马上使用抗生素治疗,还有的人服用一天后腹泻没有好转或者好转不明显,马上更换另一种抗生素。这样的做法十分不妥。实际上,轻-中度感染性的腹泻多数是自限性的,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确实需要的时候,应该先到医院就诊,进行大便的细菌、真菌培养,根据细菌-药物敏感实验进行针对性的抗生素选择。此外,频繁更换抗生素,更有可能诱导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三:不恰当使用止痛药。很多患者在急性感染性腹泻期间会出现明显的腹痛,这其实是腹泻时肠道痉挛所致,腹泻好转后腹痛自然就消失了,并不是一定需要使用止痛药。腹痛较轻时可以热敷一下;腹痛较重时应该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避免掩盖病情。
如何预防夏季腹泻: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如何预防夏季腹泻呢?首先要注意卫生,并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多数腹泻都是粪—口传播途径,要勤洗手、讲卫生、不喝生水。还应尽量避免吃夜宵,打乱原有的饮食节律,更不要暴饮暴食;并且要注意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避免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肠道感染引起腹泻。
其次,注意寒温有度,勿贪凉。房间空调温度不宜太低,也不要过食生冷寒凉,否则很容易暑天感冒而导致夏季腹泻的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祛湿。夏季因为高温,人们常常“汗流浃背”,这时有条件要及时更换干爽的衣物;在游泳、玩水等活动后及时擦干身体,切忌“湿身”和大汗后吹空调、风扇。
中医认为,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功能较差,平时可能就容易有慢性腹泻的症状,到了夏季,更要注重调养脾胃,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加重腹泻。可适度食用一些薏苡仁、茯苓、莲藕、冬瓜、山药、白扁豆等健脾化湿的食物;亦可以利用麦芽、山楂、番茄、砂仁等健胃消食的食物来帮助脾胃的运化;目前很多医疗机构正在进行的“三伏灸”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