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田米 文/图
每年农历五六月份,是闽南古法采摘破布子的季节。“破布子”是闽南佛教一道传统的菜。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据说破布子煮烂时会一个个爆开,发出“卜卜”的声音,像撕破了布一样,破布子因而得名。近日,南安丰州西华岩寺庙的破布子开始采摘,海都记者来到西华岩寺庙探访。
果子滑溜溜黏手 要充分清洗
“这个季节破布子熟了,要赶紧采摘下来。由于天气炎热,所以起早避开大太阳。”采摘的杨师傅说,寺庙种有破布子树约30棵。凌晨四五点,师傅们就出发去石砻山上,把长满破布子的树枝砍下来,早上七八点左右就把这些树枝载回来。
将果子采回来后,众人开始忙碌起来。几个人围在一起,中间是一堆锯下来的破布子树枝,每人拿着一根结满破布子的树枝,手脚麻利地将破布子采下。“去年比较多,我也来帮忙采摘了。”今年87岁的义工陈阿婆说。
因为摘下来的果实会流出透明果胶,滑溜溜的黏手,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个水盆或者小桶,将采下的破布子一粒粒丢进水桶里,以便更快地采摘和清洗。
“在每一遍的清洗中,把漂浮上来的不好的果子捞掉,至少要洗三次以上。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就可以放入锅中开始煮了。”西华岩寺庙的师父介绍。
腌渍三四个月 就可享受美味
大火煮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要将果子煮烂。“煮熟后趁热搓开,这样才能把果实打出来,待凉了后,就会有胶质样的口感。”寺庙的道民师父边说边把刚起锅熟透的破布子用一根特制的木棍将果肉和籽搓开。搓得差不多了,再放入盐巴,适量即可,待凉后装进大缸,上面再加一层盐巴密封储存。
腌渍三到四个月,要吃的时候,从缸里挖出适量,用清水浸泡五六个小时,退去盐味和酸味,煮的时候才不会味儿太重。“用来配饭特别好吃,倒入适当的油,多点姜剁碎,炒出姜香味,然后把退去盐味酸味的破布子放在锅里翻炒,只要酱油调味即可,如果再加入一些豆腐,口感更丝滑更美味。”寺里的师父们介绍道。
□说给你知
破布子属紫草科,每年六七月果实由青绿转为黄橙,是为采收期。由于成熟度不同,果实呈黄、橙、青等不同颜色,一般以果实呈现橙黄色为最佳采收期。
原产于广东、福建、海南及台湾等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也有分布。风味特佳,极为下饭,具有开胃健脾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