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逸之 受访者供图
日前,福州公布了新增的29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域涉及工业制造、生活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
在福建独特的寿山石雕领域中,“郑贤敏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代表之一入选。对此,记者联系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贤敏,了解他与寿山石雕刻的故事。
从“锉磨”开始的石雕之路
“我与寿山石结下不解之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次见到五彩缤纷、地作天成的寿山石雕艺术作品,郑贤敏便深深着迷于前辈们的雕刻技艺,“我从那时暗下决心,追逐他们的脚步”。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初次使用刀具触石后,郑贤敏方知此中不易:完成一件寿山石作品不仅需要挑选石头、考验刀功,还要考虑作品选题、布局设计,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修养也是一大考验。
不过,郑贤敏并没有因此退缩,从小就喜欢画画、做手工的他,坚定了以寿山石雕刻为人生目标的信念,并开启了至今三十年的石雕人生。
每件寿山石作品都是从“锉磨”开始的,雕刻者的成长之路同样如此。郑贤敏常常坐在飘浮着粉尘的工作台前,手中锉刀在寿山石材上起起落落。吹去浮尘后,郑贤敏就着日光、灯光端详作品,找出可改善之处,再换个角度继续锉磨。
“我常在深夜开一盏小灯检查作品,我爱人很不解,觉得白天已经雕刻完成的作品,怎么还要反复观看。”但对郑贤敏而言,夜色在凸显作品魅力的同时,也让细微瑕疵无处遁形,帮助雕石者进一步打磨改进。“多看、多想、多锉磨,是雕刻完美作品不可缺少的一环。”
创新雕刻工艺 焕发石材本真光彩
30年间,郑贤敏终日与寿山石相伴。从默默锉磨打坯的学徒,到相石构图、精雕细琢的艺术求索者,郑贤敏从未停下传承创新的脚步。
寿山石雕讲究“一相抵九工”:顺应石材原来的造型、色彩,辅以精巧的雕刻技术,使石材焕发最本真、最浑然天成的光彩。对此,郑贤敏汲取了牙雕、木雕的技术精髓,应用于寿山石雕刻之中。同时,他创新作品题材,设计的作品造型从固有的手把玩件、小摆件,发展到动物花鸟、山水人物相结合的圆雕大作,以小见大,令人浮想联翩。
郑贤敏告诉记者,多年雕刻生涯中,他总会想象在未来回看此刻的作品。“曾经一次偶然间,我在一家工艺品店看到自己十多年前雕刻的、手法稚嫩的作品,心中十分惭愧,想着这一处、那一处再改动就更好了。”此后,郑贤敏怀抱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作品,为了问心无愧地与作品重逢。
对于此次获得福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一事,郑贤敏表示,得到激励的同时,他将继续带领工作室传承技术,完成更多好作品,让大家看见与喜爱寿山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