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暑期,泉州一名少年每天与小伙伴相约一起打篮球,一天打6到7个小时都不喊累。一周后,“麻烦”却找上门来——少年患上了“跳跃膝”,这是一种因运动过量或运动不当引起的运动损伤。
暑假期间,遭遇运动损伤的青少年患者明显增多。泉州骨科医生提醒,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放松活动,并控制强度和规范运动,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暑期放飞自我 “篮球少年”被伤病找上门
“医生,我儿子这几天膝盖痛得厉害,不知道是不是打球打伤了?”8月10日上午,在妈妈的搀扶下,泉州14岁的男生小羽(化名)来到了泉州市正骨医院就诊。
小羽是一名篮球爱好者,暑假这段时间,他每天都会约小伙伴一起打篮球,最近这段时间更是每天都要打上6到7个小时的篮球才过瘾。就这样打了一周多时间的篮球后,小羽发现他的右腿膝关节疼得厉害,于是到家附近的诊所就诊,并在医生的建议下休息了几天。
休息了几天的小羽感觉膝盖的疼痛感缓和了一些,于是又开始打篮球。然而,这一次还没打太久,小羽的膝关节再一次痛了起来,并且痛感比以往更加强烈。
泉州市正骨医院副主任医师朱勇为小羽做了仔细的检查后,结合拍片结果,确诊小羽患上了髌腱末端病。这种病又称“跳跃膝”,是一种因运动过量或运动不当引起的运动损伤。
同样是因为打篮球,泉州15岁少年小北(化名)的健康也亮起了红灯。小北的妈妈介绍,小北在上学时就爱打篮球,但因为学业还算有所节制。放假后这孩子就天天打球,打了一个多月后,小北的左小腿出现了一处隆起并伴有痛感。拍片一查,小北患上了慢性骨膜炎。
“这孩子已经处于疲劳性骨折前期!”朱医生严肃地对小北妈妈说,过量运动导致孩子的骨膜不断增生,造成骨膜损伤,骨头的质量变差变脆。如果还不注意休养,运动量再大点,或突然受到外力施加,比如摔倒或碰到什么东西,很可能发生骨折。
肌腱劳损患者增多 大部分是初中学生
“进入暑假,肌腱劳损患者明显增多,大部分是初中生。”泉州市正骨医院副主任医师朱勇介绍,“我一上午接诊的30多位患者里,有十几个孩子查出肌腱劳损,其中确诊髌腱末端病的就有好几个。”
据了解,髌腱是连接髌骨(即膝盖骨)与小腿胫骨的肌腱,能够帮助肌肉控制小腿。当它受损或出现炎症时,称为髌腱炎,又称“跳跃膝”。运动过量或者运动不当引起的膝盖髌腱炎,又称髌腱末端病。骨膜炎则是一种导致围绕骨骼的组织带发炎的疾病,其中慢性骨膜炎可由外伤和骨骼压力引起。
“髌腱末端病是肌腱劳损,慢性骨膜炎是骨头劳损,两种疾病虽然名称不同,但主要病因差不多——要么运动量太大,要么运动前缺乏放松、热身,又或者是运动的姿势、体态不正确。此外,球鞋、场地等如果不合适,也可能引起局部损伤。”朱医生打了个比方,就像机器用久了会坏,肌肉、骨头用的时间长了也会发生劳损,尤其是孩子,他们不懂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加上肌肉的力量比较差,导致肌腱、骨头更容易受到损伤。
□医生建议
这样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一些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却导致不少青少年受到伤害。要如何在运动中预防运动损伤?朱医生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运动前,充分做好热身、放松活动。进行全身韧带拉伸以及把关节活动开,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结束后做一些整理运动,可以让机体更好地从紧张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有利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尽快恢复。
第二,合适的运动强度,规范的动作。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频率过高,都会增加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不规范的动作可能导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
第三,运动中还要注意安全。比如,注意场地是否平整、设备是否牢固,要穿合适的运动鞋,并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运动过程中可使用髌腱加压带等护具。
“如果出现运动损伤,要立即停止运动,保护受伤的肢体,避免再次受伤。”朱医生强调,若确诊髌腱末端病或慢性骨膜炎,应遵医嘱休养一段时间,并加强营养、补钙。休养期间,可锻炼周围部位的肌肉来加强肌肉力量,才能更好地保护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