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8月10日,陈平山烈士入列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庆祝仪式在烈士的家乡——泉州泉港区涂岭镇的樟脚村举办,现场还进行了献花祭扫等活动。据介绍,陈平山烈士是泉州入列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的第二人。
资料稀少
入列前论证过程十分曲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当年有两万多人参加了南昌起义,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为铭记英雄,自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成以来,多方寻找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的104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起义参加者名录新增58位,增加至1178位。
“陈平山烈士就是今年新增58位中的一位,寻找他的过程十分曲折。”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馆长熊艳燕介绍,陈平山烈士在南昌起义前后的文献资料十分稀少,他们是根据陈平山的亲密战友吴国珍同志回忆录记载才得知,而吴国珍是2022年入列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
这份回忆录中记载,“陈平山是黄埔军校学生,北伐战争时当连长,打到岳州时升任团长,蒋介石4·12叛变时被捕下狱,监禁不甚严,趁机逃出,去南昌参加‘八一起义’,跟军队南下打潮汕,到揭阳失败,又到广州参加‘广州暴动’。”
“根据这份珍贵的回忆录,经过反复考证,我们最后确认陈平山烈士是南昌起义参加者。”熊艳燕说道。
文武双全
后人捐赠生前所携带的快板
陈平山烈士,许多泉州人并不陌生,他于1904年4月出生于涂岭镇樟脚村,曾组织领导“惠安暴动”,并担任总指挥,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
“陈平山烈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副馆长樊雄介绍,陈平山于1926年1月投考黄埔军校,录取后进入第四期学习,5月参加叶挺独立团,先后参加奇袭汀泗桥、围攻武昌城等战役,负伤后回到广州,并转入黄埔五期继续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1931年1月遭遇敌人伏击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今年7月1日,陈平山后人陈卢瑞珠女士还向我馆捐赠了一件珍贵物品——陈平山生前使用的快板。”樊雄说道,陈平山不仅枪法好,而且多才多艺,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革命战士。1928年他返回泉州开展农运工作,经常与群众切磋民乐技艺,与群众打成一片,此快板是其经常使用的乐器之一,长期随身携带。这件藏品,承载着陈平山烈士的光辉足迹,体现了黄埔精神。
“陈平山烈士,是泉州革命先辈中的典型之一,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着‘头可断,志不可改’的坚贞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周顺安表示,去年8月1日,陈平山烈士的亲密战友吴国珍同志入列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今年陈平山烈士也入列,这是泉州人民的骄傲,是对英雄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