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秋风急雨解暑意

今日迎来处暑节气,最近福州处在副高边缘地带,大气不稳定,强对流天气或持续“打卡”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毛朝青 实习生 何丹莹 林婧 文/图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今日17时01分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代表暑气渐渐消散,天气也由炎热向凉爽过渡。最近,在阵阵雷雨中,福州暑气渐消。

夏暑将过,清秋将临。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秋老虎”“秋燥”。老福州人的处暑是怎么过的呢?被推为处暑清补首选的“茶树菇炖水鸭母”你享用了吗?处暑时节又该如何养生?记者联系专家进行解答。

暖湿气流充沛 强对流天气频“打卡”

昨日是传统的“七夕”节,然而天公不作美,傍晚时分开始下起了雷阵雨。

近期福州处在副高边缘地带,暖湿气流充沛,大气不稳定。据气象部门预计,强对流天气将持续“打卡”福州。

23—24日,福州依旧多阵雨或雷阵雨,局部需防范暴雨,25日天气有望好转。市民最近几天出行最好随身携带雨具,注意短时强降水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气温方面,未来三天,福州市区的高温在32℃~34℃之间,低温在26℃上下。

暑气渐消,并不意味着立马凉爽,“秋老虎”仍会发威。记者从福州气象部门获悉,处暑节气过后,仍有部分天数的气温可能会达到35℃以上。

处暑当清补 “炖水鸭母”是首选

“天气不再像之前那般炎热,人们食欲上升就需要及时滋补,但并非大鱼大肉那种大补。”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告诉记者,“水鸭母”一直是老福州人处暑清补的极佳选择之一。

据邱登辉介绍,初秋时的鸭子肉质肥美,营养丰富。而“水鸭母”肉性凉,有滋阴养肺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蛋白质含量也比猪肉、牛羊肉高20%左右,脂肪含量又较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易被人体消化,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

不是只用鸭子就行,做法上也需有所考量。邱登辉告诉记者,清炖“水鸭母”,加莲子、红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在老福州人眼里,“水鸭母炖茶树菇汤”是为最佳。据了解,茶树菇性平,本身就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与“水鸭母”正是贴合,两者结合,味道十分鲜美,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老鸭汤营养丰富,性寒凉,具有一定的补中益气、滋阴补肾、清热凉血、润肺止咳的功效,一些体热上火的人也可炖上一碗以滋阴润燥。”邱登辉说。

早睡适应“秋乏” 处暑更要养脾胃

暑后入秋,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气温降低、天气转凉,“秋乏”这一现象也容易发生。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营养师陈慧云表示,秋季宜早睡早起,切忌过劳,以此来适应“秋乏”。因此,处暑时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提前进入防“秋乏”的状态。

处暑时节饮食方面在清热消暑的同时,还要注意脾胃健康,合理饮食,滋阴润燥。陈慧云建议,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人体需要经常补水,可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比如梨、葡萄、猕猴桃、苹果、番茄、柿子等。少吃生姜、花椒等辛辣之品,这些食物易伤害肺脏,影响体内津液布散,产生秋燥。此外,市民在家也可以食用药膳进行清补,如百合沙参老鸭汤、排骨莲藕汤、莲子百合粥等。

而对于平时情绪不稳定的人,处暑时节更要注意了。据了解,秋季易生悲伤的情绪,因此要注意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还要确保室内通风,并在入睡前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入侵人体。”陈慧云说道。

另外,陈慧云还建议,“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一些温和的户外运动,比如八段锦、六步降糖减脂操、爬山等。”但锻炼时要注意,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最好不要长时间户外运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