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因形态生动,富有喜感,吸引眼球,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显眼包”,这些“显眼包”可不是普通的“显眼包”。
宋朝白虎
长了个猫脑袋
江苏溧阳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朝陶白虎,1978年3月出土于江苏溧阳市竹箦村中梅村。虎为兽中之王,而这件白虎一改传统的做法,名曰虎,却冠以猫首,神态逼真,机灵可爱。
5000多年前的
红陶“面膜”
这件被网友评价为“乍一看以为是面膜”的文物,为“红陶人面像”,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据甘肃省博物馆官方介绍,红陶人面像1967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柴家坪,距今5200年。人像高颧阔面,眉稍微隆起,嘴、眼镂空成横条状,鼻呈三角形,两耳垂各有一穿孔。
4000年前
先民长这模样?
4000年前的先民长什么样?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石雕人面像或许可以给予启发。
这件石雕人面像出土于永昌县鸳鸯池,距今已有4000年。用白色带有褐色斑点的白云石料磨成,呈椭圆形,上部有一穿孔。制法为先刻浅槽,再镶以骨饰,眼圈镶白色骨环,眼睛为黑色骨珠,鼻、口镶大小不同的骨环。
正颜侧颜“判若两马”
以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铜奔马为原型的“马踏飞燕”文创玩偶,去年夏天火出圈。因丑萌造型收割粉丝无数,差点让补货师傅的“缝纫机踩冒烟了”。
这件铜奔马今夏又被众多网友称为“显眼包”,这匹奔驰的骏马,侧面昂首嘶鸣,躯干线条俊美,只是正面、侧面“判若两马”。正面的它龇牙咧嘴,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
据甘肃省博物馆介绍,铜奔马于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塑造者选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刹那间。其全身的着力点在超越飞鸟的那一足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体现了先民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1983年铜奔马成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1996年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个“盆友”的身份还是个谜
小翘鼻,月牙眼,似笑非笑,这件形似倒扣花盆的呆萌文物来自于陕西考古博物馆,名为“镂空人面覆盆形器”。
这个珍贵的“盆友”来自5000年前,2008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关于这件陶器的用途,尚未定论,考古专家推测或是放置物品的底座或是祭祀用的礼器。
“显眼包”
被玩成表情包
还有不少表情丰富的“博物馆显眼包”被网友玩成了“表情包”。
例如,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唐彩绘陶俳优俑”,被用来表达“在线委屈”。该馆的新石器时代陶塑人头像,被“玩”成了不理解却不得不接受的回复——“哦”。而山东省博物馆的“商代青铜器亚醜钺”,则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综合北京青年报、现代快报、极目新闻、新华每日电讯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