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
眼下,正是龙眼上市的时节,走过龙眼树下,你可以看到一串串黄灿灿的果子挂满枝头。
福州人素爱龙眼,连歌谣也唱道:“八月龙眼卡遛侬(捉弄人)。”意思是个别人吃完龙眼随地吐核,路人踩了会滑,所以“龙眼卡溜侬”。那么,福州哪里的龙眼树最多?福州人又解锁了哪些龙眼的“花式”吃法?本期的《每周花事》,让我们来聊一聊香甜的龙眼。
这些公园都有龙眼树
福州很多公园内都栽种着龙眼树,比如西湖公园、白马河公园、闽江公园南园、金山公园等。
其中,闽江公园南园种植着500多株龙眼树,它们都为老龙眼树,树龄超80岁。自2002年公园建园前,就扎根在园区的各个区域。这些龙眼树结出来的果子肉脆、味甜,不仅观赏价值高,还是松鼠、小鸟的“心头爱”。
安泰河边,一排郁郁葱葱的榕树中也“藏”着龙眼树,斑驳的树皮,粗壮的胸径,绿叶成荫,龙眼树静静伫立着,看岁月流转……周末闲时不妨到河畔走一走,感受惬意时光。
龙眼蘸酱油
福州人的“硬菜”
福州人对龙眼的喜爱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发明了很多奇特的吃法。
“龙眼泡稀饭”绝对是很多福州人的儿时回忆。将剥好的新鲜龙眼泡进稀饭里,甜甜的,没胃口时来上一碗,感觉特别好。
“龙眼蘸酱油”,硬是把龙眼变成了一道硬菜。龙眼的甜搭配上酱油的咸,别有一番风味。老一辈福州人认为,这种吃法特别补身体。当然,龙眼还能晒成果干,再与其他食材、药材搭配熬制各类粥汤。
有意思的是,龙眼还是福州民间不可或缺的传统结婚信物。新娘出嫁时,娘家人要在红桶里装上五谷、红枣和龙眼干等,让新娘一并带走,寓意阖家幸福、早生贵子。
□知多一点
在福州 龙眼还有这些名字
在福州不同地方,龙眼有着不一样的名字。
比如,龙眼还叫做“宝圆”。1933年版的《闽侯县志》中对“龙眼”进行详细解释,大意是用核种出的龙眼树,要十四五年才结果,叫栳。栳结的龙眼核大肉薄,所以要嫁接。多次嫁接后得到的龙眼叫顶圆,意思是越接越大,越接越圆(当然肉也越厚),所以又叫“宝圆”。
而在距离福州市区60多公里的福清,人们把龙眼叫做“宝丸”。
那么,龙眼为什么称“宝”呢?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植物学家嵇含在《南方草木状》里说过,龙眼“汉时南海常贡之”,可见它作为贡品的历史,比荔枝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