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龙眼误当了“荔枝奴”

俗话说“北有人参,南有龙眼”,但相较于荔枝的待遇,龙眼可以说是差了一点。假如水果之间有爱恨情仇的话,那么龙眼应该极其“痛恨”荔枝。

龙眼和荔枝,各方面都太像、太接近,又有太多的交集。相提并论时,古人却唤龙眼为“荔枝奴”,好似2000多年来龙眼总被荔枝压那么一头。

龙眼vs荔枝

水果界一对CP

龙眼和荔枝,自古以来就是一对水果界的CP,无论是外形、口感、滋味甚至是命名,都有八九分的相似。

苏轼在《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中就写道:“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而这点也被现代植物学所证实。龙眼,属于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如果翻翻无患子科的分属检索表就会看到,荔枝就是紧贴着龙眼属的荔枝属,足见二者形态关系之近。

龙眼和荔枝在我国都有2000多年的栽培种植历史。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极其相近,基本上国内栽培龙眼的地区,均有规模化种植的荔枝。

唤一声“荔枝奴”

问过龙眼吗?

“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汉朝时,龙眼是皇家御赐给外来使节的大礼,贵重程度堪比象牙。汉武帝嗜吃此物,想将这种岭南珍果移植到长安,可惜试验没能成功。

作为荔枝的近亲,龙眼常被古人称作“荔枝奴”。其实这个词本是广西苍梧俗语,意即栽种荔枝做贡奴,显见汉代荔枝进贡的劳役之苦。晋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状》时,却曲解了此语,释为“荔枝过即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言常随其后也。”嵇含之意,龙眼在荔枝之后成熟,也即龙眼为荔枝之奴。嵇含写书时,汉代结束荔枝进贡已经200多年,但“荔枝奴”的别称一直流传下来。

龙眼被称为“荔枝奴”,但也总有人为它打抱不平。

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让荔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明代诗人李孔修看来,人们对荔枝的偏爱,着实委屈了龙眼,他在《咏龙眼》中就写道:“封皮酿蜜水晶寒,入口香生露未乾。本与荔枝同一味,当时何不进长安。”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轼,也爱吃龙眼。他还专门写了《荔枝龙眼说》比较这两种水果,结论是各有其美。

□小贴士

吃完别跑 教你种龙眼盆栽

吃水果的时候,你是否很讨厌里面的核呢?比起香甜的果肉,一定想把核速速吐之而后快吧!不要急,把它们留下来,种在土里,你就会收获一片“小森林”。今天教给大家的就是龙眼种子的盆栽术。

种子盆栽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选用无孔盆。一般的盆栽,花盆底部都要有漏水孔,否则植物的根会沤烂,但我们种的是龙眼的幼苗,它是很需要水的,不用担心烂根,所以不需要漏水孔。

新鲜的龙眼,吃完吐出种子后,上面都会附带着一些果肉和绒毛,要用镊子把这些软的东西都去掉,只留下硬硬的种子。不去除的话,栽培时很容易发霉。

把种子放在碗里,清水冲洗几遍,然后水没过种子,浸泡一周。每天都要换水,因为你每天都会发现水变浑,这是种子里多余的物质不断析出的现象。一直泡到大部分种子都开裂,这是里面的小芽要出来的信号。

虽说盆子没有底孔,但我们还要创造些条件,让植物的根透气,这样小苗会长得更好。铺一层小石子,石子之间的缝隙可以存留空气和多余的水。

倒入花市买的袋装种花土,铺到接近盆边的位置,就可以放种子了。把种子一个挨着一个半按进土里,种子上的浅色圆盘朝上,这样芽长出来的时候会容易些。要种得密点,因为可能会有一些种子发不了芽。然后,在种子上铺上一层小石子,比如麦饭石、火山石、赤玉土等多孔吸水的材料,它们吸水之后会慢慢把水蒸发,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有湿度的小环境,利于发芽。

然后就把盆放在桌子上,不要晒太阳,每天喷两下水就行了,耐心等待十天左右,小芽就会争先恐后地开始“比个头”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