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逸之 林涓
见习记者 林雅璇 文/图
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此举引发公众对海鲜、海盐等食品安全的关注。中国海关总署也发布公告,自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那么,福州的海鲜产品市场情况如何?日料店的经营会受到影响吗?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海鲜批发市场:照常营业,没发现有人“囤海鲜”
25日,记者来到位于仓山区的华威西营里农产品交易中心,现场多家活鲜、冰鲜与冻品批发摊位正在照常营业,其中,活鲜、冰鲜摊位售卖有鱿鱼、鲳鱼、贝壳类等海鲜产品,冻品摊位的产品主要为三文鱼、北极贝、梭子蟹等。
一家活鲜批发摊位的老板告诉记者,这两天摊位的销售情况如常,没有出现消费者抢货、囤货的行为,“我们每天都从马尾进货,货源新鲜,即进即卖。”
在一家三文鱼专卖店,记者看到有市民正在排队等待店员打包三文鱼、北极贝等产品,店内还有市民在用餐。“我们的三文鱼产品都是从挪威进口的,也经过海关检疫了。”该店店主告诉记者,因为不依赖日本进口,门店目前受到的影响较小。
“看到相关新闻的时候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是看了官方科普文章,放心很多。”正在用餐的姚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女儿都喜欢吃三文鱼。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闽侯县的海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副食品批发市场。记者看到,水产品区摊位多售卖鱿鱼干、干贝、虾米等干货,单斤价格在50元至200元不等。市场摊主林女士说,海鲜干货多为此前捕捞的海鲜,货源基本来自东海与南海海域,“未来,核污水会随着海水运动影响其他海域,水产品批发商也许要做多手准备。”
日料店:原材料多为国产或从欧洲进口
福州街头有不少的日料店,受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有市民说,“暂时不吃了,先观望观望。”
8月25日,记者来到松月自慢料理(北二环中路店)。在网络平台上,该店人均消费为470元,招牌菜品为北海道马粪海胆、日本松叶蟹、日本蓝鳍金枪鱼等。店长告诉记者,此前所有的进口食材都有通过海关检疫,也有对应的报关单。面对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消息,店长表示,已经将相关菜品下架,也不会再售卖,“从日本进口的原材料,相对来说不多,目前,店内出售菜品的原材料大多来自加拿大、澳洲、挪威等地。”
日料店的客流量会受到影响吗?记者观察到,当天11:00—13:30之间,进店用餐的人数还是挺多的,店长也介绍,“跟平时差不多。”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鼓楼区一家名为“迪摩食堂”的日料店。郑店长告诉记者,对日料店经营的未来,有一点担忧,“早上就有顾客来问这事。”郑店长说,店内的食材均产自国内,若顾客有疑虑,店员会出示相应凭证。当问及未来是否会进行相应的经营调整,她表示,管理层后期会进行商讨。
记者注意到,随着海关总署公告发出,不少日料店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公告称,其所用的食材一直以来是国产或从欧洲国家进口的,从未使用过来自日本的水产。
部门:
消费者应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
市民有可能在市面上购买到日本的水产品吗?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局将赴福州的海鲜批发市场检查,从源头上把控海产品的安全,重点对进口水产品的入境报关单、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等购货凭证进行查验,督促食品销售主体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坚决禁止销售者采购、贮存、销售无溯源凭证、来源不明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水产品及其制品。
同时,市民在购买或食用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企业,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还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到的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我国已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也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