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泉州打造无障碍15分钟生活圈样板

增设盲道、改造斜坡道、安装无障碍斜挂电梯……东海街道优化提升街道整体无障碍环境,将参与省级无障碍样板街道申报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增设盲道、改造斜坡道、安装无障碍斜挂电梯、设置无障碍通道、规划无障碍停车位……为给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需求群体提供便利生活条件,8月29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泉州正在积极参与省级无障碍样板街道申报工作,选定东海街道开展无障碍样板街道项目,进一步优化提升街道整体无障碍环境。当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东海街道无障碍样板街道项目的建设情况。

安装无障碍斜挂式电梯 方便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上下楼

8月29日下午,记者在东海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率先来到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该文化中心四周人行道此前因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未铺设盲道。记者见到,经一段时间改造后,一条焕然一新的黄色人行盲道呈现在大家眼前。不仅如此,周边几个路口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衔接处的斜坡道也得到统一改造,更加平缓了,提升居民骑行舒适度和安全性。

“盲道是视力障碍群体的‘安全通道’,指引他们出行,此次对东海道路无障碍设施展开全面排查中,我们发现有个别路段存在未设置盲道现象,立即列入改造范围内。”东海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又来到不远处的海星小区,在该小区周边道路上见到,数名施工人员正在对人行道上破损盲道进行更换修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方便残障人士出行。“海星小区内也能随处可见已经改造好的无障碍设施,在北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梯处安装有一部无障碍斜挂式电梯,轮椅出行人群、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等可以坐在座椅上,通过这部电梯实现上下楼。”该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同时,该电梯还安装了可视化系统,使用时若出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可及时联系物业反映解决。

随后,记者行至二楼处,还见到已经改造好的无障碍通道,在一处垃圾分类箱前,规划有无障碍停车位,车位上标有“残疾人轮椅”图案。“这是专为肢体残疾人提供的机动车专用停车位,平时普通人群是禁止将车停在该区域内的。”该相关负责人表示。

邀请残障人士参与体验 听取意见提升无障碍设施

“今年3月,我们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实施,组织相关社区、设计单位工作人员多次到拟改造现场进行摸底排查,制作初步方案文本,同时走访残障人士家庭,听取改造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设计方案。”该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开展改造前他们还开展残障人士改造前现场体验活动,通过残障人士切身体验,帮助发现现有无障碍设施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完善。

今年7月初,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街道以泉州市政中心为中心打造道周路周边无障碍15分钟生活圈,涵盖市政道路、城市公园、住宅小区、公共文化场所、学校医院等,按照无障碍设施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重点对各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电梯、通道、出入口、盲道等进行系统化改造。目前,已完成3.2公里的盲道铺设,设置了551处无障碍标识,改造42间无障碍卫生间,改造63部无障碍电梯,设置81处无障碍停车位,以及改造了低位服务台、老旧小区路面、智慧服务设施,新开发滨海公园导览APP等,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无障碍建设,已发动金帝花园、云谷花苑、云谷原淮邮电小区、中行宿舍等住宅小区加装6台电梯。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结合辖区残联牵头开展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正在东海街道入户改造71户残障人士家庭所需的智能报警设备、扶手、洗澡椅等设施。“项目计划9月底全面完工,届时,我们将邀请残障人士参与提升后的无障碍设施体验,听取意见建议,并进一步整改提高。”该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