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林雅璇
2023年8月31日至9月2日,福建省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福州举行,这是全省221万残疾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是全省残联组织建设的重大事件,众多杰出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以及关心残疾人事业的代表出席会议。8月31日,海都记者采访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中国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了解他在黑暗中演绎多彩人生的故事。
求学之路:黑暗中蹚出一条光明大道
“那年4月份,我们13个盲人第一次坐火车,下错站到了徐州,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到了洛阳以后才知道盲校6月开学,只好又返回三明……”谈起1992年前往河南洛阳盲人按摩学校求学的经历,王永澄将双手撑在沙发椅扶手上,身子微微前倾。
1985年,19岁的王永澄因意外双目失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王永澄说,在那个年代,盲人只有三条出路:卖唱、算命和乞讨,他当时选择当一名算命先生来谋生。
“我在算命时结识了我爱人。她是一个健全人,却义无反顾地跟着我,当时我们双方家庭都不同意。”谈到妻子,王永澄的脸上噙着笑意。他回忆,当年在婚礼上,一位长辈将红包重重压在他的手掌心并叮嘱他要努力。当时,王永澄就决心要蹚出一条光明路。
“当时的福建省盲协主席夏荣强告诉我,河南有所针灸推拿学校,但上学必须先通过盲文考试。他送了我一本自学盲文的教材书,叫《送你一把金钥匙》。”正是这把“金钥匙”,让王永澄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白天算命,晚上摸盲文,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1992年,自学盲文几个月后,王永澄考上了河南的盲校。然而,当时王永澄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每逢寒暑假,王永澄都会乘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回到三明摆摊算命,攒足下一学期的学费。小他4岁的妻子周检发则是一名清洁工人,每月工资130元,寄给他100元作为生活费。
从河南盲校毕业后,王永澄愈发地认识到学海无涯。这些年,他陆续取得大专和本科学历、主任医疗按摩师任职资格,成为福建省首位取得正高职称的视障人士。
就业之路:自己淋过雨 也想为他人撑伞
1995年,学成归来的王永澄在三明租下一间简陋的店面,摆了两张按摩床,创办了当地第一家盲人中医推拿保健所。为了普及盲人按摩,王永澄还为社区居民免费义诊。凭借精湛的技术和真诚善良的品行,王永澄在当地打响了盲人按摩的知名度。渐渐地,王永澄意识到,其他的视障人士,或许也缺乏这样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他说:“解决一个盲人的就业问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1997年,在三明市残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王永澄举办盲人按摩培训班,将自己的中医按摩技术倾囊相授给更多的人;2003年,王永澄调到福建省残联工作,又将盲人按摩的培训事业从三明发展到福州,创立福建省海峡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一年可免费培训1000多名残疾人;2015年,位于福州西湖畔的福建省盲人按摩实训基地新址正式启用,王永澄担任中心负责人,福建省盲人按摩事业发展迎来新里程碑。十多年来,他坚守爱心传承,帮助了6000多位视障朋友走上自立自强的创业之路。
2023年8月26日,由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总工会指导,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办的2023年度“金秋”全省盲人大学生助学计划助学金发放仪式在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行。十年来,“金秋”助学金资助了一千多名盲人学子,有效缓解了福建省盲人及其子女上大学的经济压力。作为“金秋”助学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王永澄亲历了盲人求学的艰辛,知道怎样为视障孩子“撑伞”。
回馈之路:
心生光明
爱无边界
今年3月份,王永澄作为中国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感受民主政治生活的盛宴。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变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他深知全国1700万视障群体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大会上,他提出解决视障朋友医疗按摩人员执业备案、为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出版大字教材、研发盲人电脑等方面建议。这些都是他长期关注并广泛征求视障群体的意见得来的。
王永澄说,他还有三“愿”:愿能创办一所福建省视障朋友按摩专科医院;愿能建立“家门口”的盲人专科大学;愿能推动建设盲人养老机构……经历过黑暗的他,想为更多的人带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