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泉州30岁的小王有颗超“难搞”的牙——智齿。
小王的智齿蛀得厉害,必须拔掉,可牙医还没开始拔牙,他便“呼天抢地”地喊起来:“不行不行,我的嘴巴要裂开了!”结果几趟医院跑下来,愣是没搞定。
为啥拔个牙这么难?症结还在这主人身上。
智齿蛀了得拔 他却张不开嘴
在外地拔牙失败后,最近,小王来到泉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求诊:“医生,您看我这牙能拔吗?”
接诊的陈秋迎副主任医师发现情况有点棘手——这小伙没法张口,最大张口度仅有一指宽度!检查发现,小伙口腔黏膜变白,触诊发硬,可见纤维条索,确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这正是其张口受限的原因。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小伙多颗牙蛀了,其中,上颌一颗智齿蛀得尤其厉害。而智齿蛀牙残冠刮破了颊侧黏膜,导致一巨大创伤性溃疡经久不愈,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条件下,极易癌变。
“首先须拔除病灶牙,把这个刺激因素去除,再观察这个肿起的溃疡能否消下去。如果能够消除,再针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进行治疗,然后再做张口训练。”陈秋迎副主任医师告诉小王。
拔牙的过程有点“惨烈”。由于无法张大嘴巴,陈医生一上牙挺,小王立马哀号起来:“不行不行,我的嘴巴要裂开了!”陈医生评估了一下,在小伙口角原来裂开的地方打了针麻药,缝合,然后再下牙挺——这时,小伙又叫了起来:“不行不行,我前面嘴唇要裂开了!”陈医生耐心地安抚道:“放轻松,咱们再试试!”
最终,头一回在手指都没办法放在邻牙上的基础上,陈医生将小伙的智齿成功拔除。
槟榔果属一级致癌物
不要好奇盲目尝试
智齿难拔,主要是因为小王张口受限。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陈医生和小王交流了解到,小王嚼了五年槟榔,嚼着嚼着,嘴就张不开了。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五年前,见身边朋友又是抽烟又是嚼槟榔,小王觉得好奇,便有样学样,除了抽烟,每天都要嚼上半包槟榔。嚼着嚼着,他发现嘴巴有点张不开,心里有些害怕,便戒了一段时间槟榔,不过,烟还是照样抽。后来,槟榔瘾又上来了,他重新嚼起来,没多久便“旧病复发”,而这一次,张嘴更困难了,饭也不能好好吃了。
“泉州不乏嚼槟榔的人,我们口腔门诊接诊的长期嚼槟榔导致口腔纤维化、张口困难的患者,以年轻人居多。”陈医生介绍,接诊的人群呈现一定聚集性,由于年轻人对嚼槟榔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看到身边的朋友在嚼,出于好奇跟着尝试,容易上瘾后长期嚼食;此外,患者中大多有抽烟习惯,也容易附带嚼槟榔。
陈医生解释,正常人口腔有一层黏膜,柔软而有弹性,如果长期嚼食槟榔,槟榔碱和粗糙的槟榔渣会不断地刺激口腔黏膜,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白斑等,从而导致口腔黏膜失去弹性、张口困难,进食疼痛,并可能诱发口腔癌。长期嚼槟榔还会加重牙齿磨损,甚至引起牙根折断。此外,嚼槟榔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据了解,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为一级致癌物。至于致癌原因,一是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二是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单时,已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
“口腔癌是常见癌症,吸烟、饮酒和嚼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陈医生提醒,有嚼槟榔习惯的人最好戒除,青少年不要因好奇去盲目尝试。生活中,戒烟限酒、远离槟榔,形成有益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口腔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