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台风后 野蘑菇“疯长”

泉州笋江公园管理人员表示,这些蘑菇千万不要采摘,都不能食用

公园草地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蘑菇

海都讯(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文/图) 受台风“苏拉”和“海葵”影响,连日来,泉州雨情不断。台风过后,泉州有的公园里纷纷长出了野生蘑菇。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采摘、食用这些野蘑菇,谨防“病从口入”。

9月8日是白露节气。所谓“秋分至,白露生”,天气渐渐转凉。8日上午10点多,海都记者来到泉州市区笋江公园,天空阴沉沉的,秋风裹挟着一丝凉意迎面吹来,公园里的小草随风摇曳,龙眼树果实成熟,公园边上的渔船入江而来,江岸边的垂钓者悠闲地静待鱼儿上钩……望着眼前的景象,记者不禁想起唐朝诗人杜甫所写的《白露》诗句: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的确,白露时节漫步公园,才知秋天风景之美。

公园里,不单果树成熟,就连草坪以及植被茂密的地上,也迫不及待地冒出了一朵朵野蘑菇,大多一两厘米高大小,更大的有五厘米高。它们或成群结队、遍布而开,或超然独立、孤芳自赏,在公园绿地上撑起了形态各异的“小伞”。记者凑近发现,这些蘑菇有纯白色的,像一支“遮阳伞”;有白中带红点状的,像刚蒸熟的小馒头;有棉球状的,压下去像棉花糖;有咖啡色的,长得像鹿茸;有黑色的,像灵芝;还有黑褐色的,长得像迷你版的小椰子树;以及浅黄色的,还伴着一些透明,甚至还有长得像“碗状”的。真是五颜六色,在碧绿草坪的映衬下显得可爱、动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大自然的馈赠”看似小巧可爱,其实暗含危险。“毒蘑菇的种类超过100种,一般人仅靠颜色、气味、形态,是难以辨别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医生说,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市民一旦误食,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有神经兴奋、神经错乱或肾衰竭等情况。

“近期泉州降雨较多,公园草坪上长出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都是不能食用的。”在现场,公园的管理人员说,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来鉴别,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完全可靠。“安全起见,为了预防中毒,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去采食这些野生蘑菇。”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