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唐代珍宝来闽 福见盛世风华”追踪

杨贵妃香囊长啥样?不妨去瞧瞧!

“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9月22日起展览至12月24日;看展可闻香制香,沉浸式体验杨贵妃最爱的香

唐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唐 象首金刚铜熏炉

此次展览配套的文创产品“香囊钥匙链”

南朝 青釉博山炉 (福建博物院藏)

文创产品“大唐香囊”

唐 鎏金银龟盒

支持微信、支付宝购票

《长安三万里》中的香炉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宋晖 文/图

埋藏千年的法门寺唐代宫廷旷世珍宝将来福州。“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将于2023年9月22日至12月24日在福建博物院2号厅展出。9月15日,海都报以《唐代珍宝来闽 福见盛世风华》进行了报道(详见A1版)。

此次特展由福建省文物局指导,福建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主办,海峡都市报为此次特展的独家协办媒体。在特展中有一件极为华丽的香囊——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这件国宝有什么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汉唐香文化最盛行

不少熏香用具展出

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岐王府大摆宴席,杜甫与高适躲进了一间屋子。就在一只箜篌的后面,有一件器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没错,是一只香炉。

中国香文化流传千年,起初只是为了熏香衣物、消除疲劳、驱散蚊虫,后来演变成一种雅致的生活习俗。福建博物院就藏有一件出土于福州洪山桥马佬山的南朝青釉博山炉。作为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器具,博山炉是专门用于象征汉代仙家思想中仙山的器物。据福建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福建地区南朝时期的墓葬中经常出现有博山炉,而且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造型丰富,包含着浓郁的宗教色彩。说明不仅仅是法门寺所在的中原,早在汉、晋时期,香文化亦已在福建地区盛行。

而唐代是中国焚香习俗的鼎盛时期,发达的对外贸易及开放包容的思想,促进了香文化的成熟和完善,香料在朝廷礼制、宗教仪式、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0余件香具及香料,是迄今我国唐代考古史上数量最多、种类最繁、等级最高的香具集群性重大发现。这次来闽的大唐皇家珍宝里,有象首金刚铜熏炉、鎏金银龟盒、素面银香炉并碗盏、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等不少熏香用具。而令人震撼的一件熏香珍宝,是国内唐代香囊存品中制作最精美、体量最大的香囊——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香囊揭开千古之谜

最大的将亮相闽博

陕西宝鸡法门寺佛塔的地宫里出土了《衣物帐碑》。其中记载了唐僖宗作为供奉祭祀用品的“香囊”:“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这圆球状的金银器,就是唐人所说的“香囊”。本次来闽的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是其中大的那一枚,也是国内唐代香囊存品中,迄今发现最大的。

这枚香囊直径12.8厘米,链长24.5厘米,重547克,由上下球体组成,均有五朵双蛾纹团花的鎏金纹饰。香囊内之香盂铆接于双层持平环上,环又与下半球铆接,使香盂面始终保持平衡。无论香囊怎么转动,香灰都不会洒出来。因此这种香囊内可放置点燃的熏香,不仅扩香更加浓郁持久,且在冬日有暖身暖手之功效。大件的香囊可以悬挂于室内或车舆之中,甚至放于被褥之中;小件可佩戴于身上或者笼于袖中,白居易曾有诗云:“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即把一个小香球系在袖口内,吊在腕下,这样佳人举手投足间,不时有缕缕芳香从罗袖掩笼的皓腕处偷弥悄溢,显得旖旎撩人。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香囊也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被迫赐死了杨贵妃,之后寻找杨贵妃旧冢时,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此前,学者们误以为香囊是用丝织物等材料缝制的,地宫出土的香囊实物,消除了人们对上述记载的疑惑不解。

看展可闻香制香

沉浸式体验香道

身着齐胸大袖,妆点花钿黛眉,走近观赏展柜中周身满饰团花、纹饰精美的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时,你一定能在那些精致的镂空,流畅优美的钣金间,感受到昔日唐宫贵族的情怀婉转与悲欢离合。

展览现场关于“香”的体验也不止于此,观众还能沉浸式参与香道体验,品闻感受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乳香、檀香、丁香、沉香4味香料,及香味特别,相传为杨贵妃最爱的龙脑香。还可以跟着制香师体验古法合香:展览团队按照古方制作提供了6种香方,有后来影响日本的唐代主要香料配比香方——古方四季香、杨贵妃帐中香、唐代南平公主(唐太宗次女)的千金裹衣方(熏衣方)等。你可以依照这些香方,或按照自己喜好调制香粉、香丸,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精致布艺香囊。展览还推出大唐香囊、香囊项链与钥匙链,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带架子葡萄花鸟纹香囊文创周边。惊叹于唐代香囊精巧工艺的你,完全可以将这些精巧的大唐智慧带回家。

看过华美的香具,体验过精巧的香方,沉浸在袅袅香气中,我们便能读懂文物告诉我们的文化与故事,闻见芬芳里的整个大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