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闽闻 上一版   
上一篇

大唐珍宝“空降”福州

今晚7点起,海都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将直播文物开箱、点交,还赠送特展门票

昨晚10时许,参展藏品抵达福建博物院

支持微信、支付宝购票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宋晖 马俊杰 文/图

“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将于9月22日至12月24日在福建博物院2号厅展出。埋藏千年的法门寺唐代宫廷旷世珍宝经过7天的行程,昨晚终于抵达福州,送达福建博物院,将于今日卸车点交。

此次特展由福建省文物局指导,福建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主办,海峡都市报为此次特展的独家协办媒体。

文物是如何被运输的?运输过程中又有什么“独门秘技”?海都记者跟随文物运输车,带领大家来看一看。

气囊减震避免文物损坏

自9月11日起,陕西宝鸡、河南洛阳、江苏镇江三地的博物馆经过一周的准备,点交、打包、装车……9月17日晚,此次特展的所有文物终于运抵了福建博物院。负责文物运输的管涛告诉记者,专车陆运是最为常见的运输方式,因为这样的运输方式是点到点运输,且全程可控。

据管涛介绍,运输的车辆使用的是恒温恒湿气垫减震运输车,车内设定20℃~25℃的恒温、50%~60%的恒湿,以保证文物最好的保存状况;同时具备的气囊减震功能,类似高级轿车的气垫悬架,可以最大程度地过滤运输途中车厢的震动,避免文物损坏的情况发生。

此外,驾驶室内也配有监控摄像,便于驾驶员随时监控文物状况。在整个文物运输过程中,运输团队通过制定合理的、平坦宽阔的运输路线,限速每小时80公里安全行驶,来保证文物的安全运输。运输过程也配备了两名驾驶员轮流值守。同时,为了保证工作人员更好的精神状态,运输途中两三个小时就会进入服务区停靠休息,但休息时,两名驾驶员一定不会同时离开车辆,夜间也会停靠当地安防条件较好的文博机构馆区休息。

今晚直播文物开箱、点交

文物的包装是很有讲究的,必须根据不同文物的特点,使用对文物无害且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及合适的方法进行包装,简单来说包括:表面防护材料(绵纸)、减震防护材料(海绵、EPE板也就是可发性聚乙烯板)和外包装箱(免熏蒸多层板),有些珍贵文物还会有自己量身定制的内盒,打包的目的是要结实,且便于安全搬运和运输。不同种类、质地的文物在包装、运输时会有所不同,如陶瓷器、青铜器、漆器这些文物较为易损,书画、木器、纺织类器物则相对稳定。除此之外,包装方法还需综合考虑器物重量、结构等因素。管涛认为,本次打包运输难度最大的文物是唐三彩。作为低温釉陶器,唐三彩的材质较为易碎,造型也较为复杂,给包装带来了一定难度。

“小心谨慎。心从文物上车就得提起来,卸车之后进入展柜才能放下去。”谈起文物运输的心得,从事文物运输已经10年的管涛说道,文物的运输没有最关键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不能出纰漏。因此,从打包装箱到运输布展,每一个环节的人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保证文物的绝对安全。

今晚7点起,海都报将在海峡都市报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直播文物点交过程,直播过程还有互动抽奖,赠送特展门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