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当传统邂逅当代

用艺术“看见”福州记忆

利用旧圆桌、纸张、青苔、颜料等进行创作,老物件带领人们穿过乡土记忆

海都讯(记者 吴雪薇 文/图) 田野考古、社会与人类学……当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词,与“时尚”又“有品位”的当代艺术联系在一起,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记者获悉,“基因·考古·生长系”2023国际区域学术交流项目展,于9月9日至10月15日在福州威狮国际艺术中心举办。昨日,记者跟随总策展人、美术批评家郑娜进行了一番探访。

重上精美大漆的古老民居木构件,与充满人文气息的当代油画,在有几分昏暗的长廊中相对而望,瞬间将观者拉入古老与现代相映成趣的奇妙空间。

展厅入口左侧,嵌着长长一列来自闽南传统建筑的精美老屋木构件。艺术家胡杰彬通过大漆,在这些老木雕上进行了再创作。以原木构件为媒介,进行图像的提取、解构与重构,给观者们带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感受。

那些能够唤起个体记忆的地方元素——大漆、闽南民居、老物件、地方志,甚至是福建水下考古的田野图像志都被融入展览中。生活中的普通物件乃至工作日志,散落在民间的各种趣闻轶事、偏方秘闻等零零散散的文献资料,经过艺术家的选择与组合,都成为本次展览、浸润着地方血脉、有民间记忆的可读性文本。

“近年来,福州的新生文化力量不断壮大。因此,我们尝试将福建在地文脉与当代艺术,不断与国际艺术话语进行对接,希望唤起更多的新生文化力量彼此互动,更好地激活福州传统文脉和城市记忆,为家乡营造更好的艺术、文化、经济共赢的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郑娜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