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石笋湖边长“树莓”?原来是福寿螺卵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表示,福寿螺是外来物种,危害本土生态,将派人现场清理

水中找到的福寿螺

海都讯(记者 董加固杨江参 文/图) 近日,市民王先生@智慧海都APP报料,他在泉州·北滨江公园石笋园里头散步,发现公园石笋湖四周的湖岸边,长着一团团粉粉的东西,“看起来像粉色的小树莓,有些奇特”。这到底是什么物体?昨日上午,海都记者前往现场查看。

王先生反映的这些“小树莓”位于石笋湖岸边。记者在公园门口水滨看到,岸边树枝和湖壁上,附着一团团食指般大小、粉色的卵。记者沿着湖岸巡查,发现了十多个粉红色卵团。在石笋湖周边,记者还捞到几只螺,个头较大,直径约4厘米。

“这种螺叫福寿螺,粉红色的卵是它的卵。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物种,我们每年都会给予处理,近期也会前往清除。”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福寿螺主要出现在农田,在市区比较少见,福寿螺在城市水体中会啃食水生植物的幼嫩部分,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对水体的良性循环造成破坏。

据了解,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上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之后迅速适应我国本土环境,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国家环保总局为此将福寿螺列入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名单。

福寿螺曾是不少吃货的至爱,后来多地发生食用福寿螺后发生寄生虫感染事件。专家实验发现,福寿螺体内寄生虫远高于其他螺类,未煮熟食用后,轻则发烧拉肚子,重则危及生命。

□点击

石笋园

石笋园是泉州·北滨江公园之一园。因公园门口状如笋的石头而得名,石笋系宋以前遗物,可能是古人镇邪或原始祖先崇拜的遗存,1961年列入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总面积约240亩,园区东倚防洪堤,西临晋江,南至临漳水闸排洪沟,北接笋江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