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压力太大,我不想上学了”

泉州一初三学生厌学,查出抑郁情绪;泉州市第一医院心理医生说,厌学患儿以初二和高一学生为主,家长平时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

N海都记者 刘薇

开学快一个月,踏入初三的孩子们都在铆着劲学习,可泉州16岁的小宇(化名)却把自己关进了屋里。

这个少年对他的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

小宇检出了抑郁情绪!然而,厌学的孩子绝非他一个。据泉州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贺医生介绍,每年开学前后,心理门诊都会接诊一些厌学的孩子。今年开学前后这一个月,平均每周都会接收七八个厌学患儿,其中以初二与高一学生为主。贺医生提醒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的内心,若发现异常,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初二开始拒绝上学

少年检出抑郁情绪

这周一上午,小宇在妈妈的陪同下,前往泉州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他们是来办理疾病证明的。

小宇妈妈告诉接诊的贺佳主治医师,小宇今年初三,性格内向,初一时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二后,孩子断断续续说身体不舒服,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没办法上学。家人带去看诊,但并未查出问题。到了初二下学期,期中考前,孩子连续几天说睡不好觉,早上起不来,便又在家休息了好几天。好不容易考完期中考,孩子说什么都不愿意去上学了。

为什么不愿上学?贺医生与小宇进一步交流,小宇告诉她,压力太大了,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根本起不来;家人要求太高,自己再努力还是达不到标准。他得不到爸妈的表扬,还时常被责怪,心里很难受,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至于常常发脾气。在学校,他也没什么朋友,只能玩玩游戏,寻找一些短暂的快乐和自信。

贺医生给小宇做心理测试,结果检出抑郁情绪。“我与家长沟通,建议给孩子做辅助心理治疗。与此同时,我给家长也做了家庭教育辅导,希望他们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贺医生介绍。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据了解,近年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抑郁和重度抑郁也呈上升趋势。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症状可表现为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压力大、注意力无法集中、自责内疚、有自残行为等。其致病原因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心理应激因素等。

“有抑郁情绪不等于患上抑郁症,青少年检出的抑郁,大多是抑郁情绪、抑郁症状,比如,心情不太好、一时想不开,还达不到抑郁症的程度,但家长们还是应该及早重视。”贺佳介绍,每年开学前后,心理门诊都会接诊一些厌学的孩子。近一个月来,平均每周都会接收七八个厌学患儿,以初二与高一学生为主。这些孩子表现出抑郁情绪,有的查出抑郁症,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给予的压力及家庭环境影响导致情绪问题爆发。

“青春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反映出家庭教育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出现人际问题而不愿上学,表面看,似乎是孩子的内心不够强大,实际上,恰恰反映了亲子关系问题。”贺医生指出,青少年抑郁与养育环境有很大关系,抚养者的情绪、教育方法、沟通方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明显影响。而青少年的自身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他们在情绪上不能得到合理的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跟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未必都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萎靡,反而容易出现焦虑、易怒,或非器质性的躯体症状。”贺医生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常常无端发脾气、暴躁等情绪以及莫名的躯体不适,经常表现对学习兴趣下降或厌学、逃学,与同伴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等情况,家长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