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马俊杰 林雅璇 福建日报 新华社 文/图
9月28日9时15分,福厦高铁首趟列车G9801次从福州南站开出,经停泉州南站后抵达厦门北站,历时1小时1分,这标志着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福厦高铁北起福州,途经莆田、泉州,南至厦门和漳州,北端衔接合福、温福铁路,南端衔接厦深、龙厦铁路,预留衔接规划中的温福高铁、漳汕高铁,全长277公里,总投资530.4亿元。全线设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东、泉州南、厦门北、漳州等8座车站。项目通车后,福建省高快铁路运营里程达2183公里,位列全国第七。
智能动车组首秀“智、美、快”
28日上午,记者来到福州南站,开启首趟高铁跨海之旅。
“从福州南站到泉州南站,回家更快了!”正在候车的福州万通职校林同学表示,家住在石狮和晋江的交界处,以往放假从福州回家都要坐动车到晋江站,从晋江站回家的路程还需花费1小时。“现在从福州到晋江不仅快了近20分钟,从泉州南站回家也只需半小时。”尽管票价高了近30元,林同学认为时间的缩短能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还是划算的。
与大部分刷身份证乘车的旅客不同,专程来体验福厦高铁的万先生,提早来到车站取了纸质车票,希望留作纪念。
“智、美、快”是此次乘车最直观的感受。
记者走进车厢,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座位靠背后方设有USB充电口,解决了乘客电子设备充电的“老大难”问题;卫生间新增智能照明,乘客进入后,能自动调节灯光亮度;车厢内有盲文标识,视障旅客可以据此找到自己的座位……列车工作人员介绍,席位的显示屏上还有座位预留信息,红色代表当前站座位已售,黄色代表当前站未售、前方站已售,绿色代表未售。
智能动车组列车的“玄机”不止于此。具体而言,车体采用低阻力线型头型和平顺化设计,可减少3%到5%的空气阻力;按照人机工程原理全面升级的座椅、电动腿靠等,大幅提升了座椅独立空间和乘坐舒适度。此外,智能传感、智能监测、智能诊断等技术,为行车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提升了动车组运维的智能化水平。
“坐上高铁去看海”成为现实
“快看显示屏!”有旅客惊呼。9时32分,记者抬头看见,显示屏上显示列车第一次达到时速351公里。
9时35分,车厢里的非遗文艺演出拉开序幕。词明线戏、莆仙戏、蟳埔女簪花围、布袋木偶……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表演进入高潮。不久后,列车驶上第一座跨海大桥——湄洲湾跨海大桥,旅客纷纷拿出手机打卡、拍照。
乘客李俊锋是泉州市泉港区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但家在福州,每两周往返一次。他告诉记者,以往每次回家需要跑到隔壁县城乘坐火车,今天终于坐上了家门口开通的福厦高铁。“太美了!蓝蓝的大海,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忍不住分享给亲朋好友。”李俊锋说。
记者坐在座椅上俯瞰窗外,一望无际的碧蓝海水,成片的渔排,还有浪花拖尾的船只……海景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作为我国首条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环境高铁,福厦高铁集结了湄洲湾、泉州湾、安海湾三座跨海大桥,旅客“坐上高铁去看海”的愿望成为现实。而且,列车跨海不减速,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开过650米长的安海湾特大桥主桥用时不到7秒,跨过整个海域也只需98秒。
10时16分,G9801准点驶入厦门北站,用时61分钟完成了开通运营的“首秀”。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工程师徐甜甜介绍,为了更好满足客运需求,福厦高铁组织“公交化”运行,推出次票(月票)、定期票等新型票种,新增高铁站开通“铁路e卡通”业务,可以实现旅客“在途”和进出站快速集散。
□特写
“我要和台湾的亲友一起分享!”
349,350,351!伴随着显示屏上出现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G9801次列车的6号车厢爆发了一阵不小的欢呼声。
台湾青年刘筱婷、洪阡嫚赶紧拿起手机,拍下显示屏上的这一瞬间。洪阡嫚兴奋地说道:“我要和台湾的亲友一起分享!”定居福州多年,洪阡嫚对于福厦高铁的开通充满期待,“一小时就能到达厦门,无论找朋友还是谈生意都方便太多”。
距离G9801次列车出发不过15分钟,车窗外的景色已经从繁华的城市变成了广袤的海景,即使列车时速达到350公里,盛着水的透明水杯放在窗边,水面也几乎没有明显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