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上下杭非遗集市火爆出圈

郭远峰给孩子讲解纸翻花

绘脸摊颇受孩子们喜欢

N海都记者 周婉怡 文/图

“七十二变”的纸翻花、不同颜色和花纹的漆珠、石质晶莹的寿山石、创意和趣味性的面部彩绘……10月3日晚上7时,“双喜福厝·月满双杭”杭肆×云集非遗主题市集活动在福州上下杭热闹开张,邀请广大游客浏览福州非遗手作和独特的艺术,重现上下杭历史上商贾云集的繁荣盛景,给市民们带来一场奔赴集市里的非遗之美。

“七十二变”纸翻花 已有三百年历史

“你看,这是老鹰的小嘴巴……”“你看,这又是一个喇叭……”在一个小摊前,一个孩子被摊主手里变化莫测的纸翻花吸引,久久不愿离去。这个摊主便是福州郭式纸翻花第16代工艺传承人郭远峰,在他的手里一把看似普通的纸扇子,却能变换出几十种不同的造型。

郭远峰向记者介绍,纸翻花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最早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起初为王公贵族们的玩具,后在民国时期传入民间。纸翻花主要是由拉力好、吸水性强的专用纸,经过印浆、凿切、罩染、粘贴等工序手工剪制成重17克的纸剪花。因此,纸翻花能够通过横翻、竖翻、转一转等手法变换众多造型,像魔术般充满惊喜。

郭远峰是上下杭的老摊主,他在这里已经六年了。郭远峰本从事其他行业,后为了郭氏家族纸翻花正名,重拾老手艺。郭远峰说道:“我希望能够通过集市、展会、制作视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学习郭氏纸翻花技艺,让中国传统技艺在新时代中走下去。”

千文万华 敷彩设色书写漆艺美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一个小摊充满了人气。在小摊微弱的灯光下,蓝色垫子上各式各样的漆珠闪烁着金黄、赭红、翠绿等多种颜色,每一块漆珠都有着独特的色彩和纹理,仿佛是一幅幅抽象画作,令人沉醉其中。

传承发扬福州非遗大漆技艺在摊主淡古丁心里,是在捕捉儿时的记忆。淡古丁告诉记者,她学习大漆工艺十几年了,她的父亲和爷爷是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的老师傅,小时候的记忆在她的心里埋下如今从事大漆工艺的种子。“今天,所看到的作品都是由我自己制作的。我希望能够在传统工艺上注入年轻人的审美,让它更容易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年轻人所接受。比如手链、耳饰等,用漆珠搭配不同天然石,同时利用色彩的搭配,让整体看起来优雅复古。”

妙笔绘丹青 出摊就被孩子们围观

在不远处的小摊上,一点、一撇、一捺,轻柔的笔尖在脸上绘出美丽的图案,色彩深浅搭配巧妙,仿佛是一首生动的色彩交响曲,这是一个绘脸师的小摊。绘脸虽不是非遗传统技艺,但也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喜爱,出摊总被一群孩子围观。

摊主是一个设计师,利用闲暇时间来到这里摆摊,她有着20年的美术功底。摊主根据绘画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价格在28~48元之间。“最热闹的时候,一天可以画20~30个顾客,因为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图案,前来绘脸的孩子数量颇多。

摊主说:“来到这里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转变一下生活态度,过一过忙碌的人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