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年龄55岁的大学学钢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今年,老年大学在互联网上火了,眼下正是秋季学期的招生热季,许多年轻的面孔开始出现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
今年以来,很多年轻人报名参加“夕阳红”旅行团“蹭玩”、走进老年食堂“蹭饭”、涌进老年大学“蹭课”……这些年轻人涌向老年人消费市场的行为,被外界调侃为“蹭老式消费”。那么,年轻人为何涌向老年大学?这种“便宜”好蹭吗?跟随老年人一起上大学是什么体验?
老年人的课堂
年轻人“被卷到了”
在老年大学上了两次课后,陈曦(化名,下同)深感“被卷到了”。
今年30岁的她是一家酒吧的主理人,有着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母亲退休之后,和朋友一起报名参加了小区附近的老年大学。在了解学校的报名要求和课程内容、收费标准等信息后,她便立刻心动,报了钢琴初级课程班。
在陈曦的设想中,班上同学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而自己是年轻人,会学得更快,还能帮助其他叔叔阿姨,这样也会带来成就感。
然而,实际情况大大出乎陈曦的意料。“我觉得他们有点太拼了,太努力了,我真的被卷了!”陈曦向记者介绍,老年人上课十分努力,完全不是她想象中的“只是来玩”,除非家里有事,基本每天都能练个2到6个小时的钢琴。相比之下,她的课后练习量显得远远不够。
不久前,北京地坛书市里设置的东城区老年开放大学招生点位在社交媒体上意外出圈,许多年轻人慕名前去。
招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先班上比较年轻的学生是40多岁,但今年很特殊,许多20岁的年轻人也来咨询报名。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因为主要是面向老年人讲课,上课老师语速较慢,还会不断重复技术要点,年轻人如果要报名,需要考虑是否能接受课程进度和讲课方式。
不存在“代沟”问题
更是一场双向奔赴
钟诗琪报名参加了北京东城区老年开放大学的瑜伽课。她今年27岁,目前是自由职业人。她说,自己在外面上一些健身课,并不会主动和同学搞好关系,基本下课了就走。“大家都有一种公事公办,结束今日任务的感觉。”
但老年人的热情让年轻人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课堂体验。“我以前没有想过到了很大年纪还能做瑜伽,但真的看到满头白发的奶奶还在非常认真地练习,感觉很奇妙。”钟诗琪说。
她告诉记者,有一些老人报了几种不同的课程,让她有一种“哇哦!她们退休生活好精彩”的感受,也会在想如果自己是这个年龄能不能像她们一样。
陈曦也有类似的体会。开课后,她的作息渐渐变得规律起来。过去经常晚睡晚起的她,现在因为上午9点到11点的课程安排,逐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有时候,陈曦也会感觉到这些老年人的孤独。“特别希望交流,经常会拉着跟你聊天。”她说,这些老年人大部分都是退休后,平时主要是照顾孙辈,他们也需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陈曦看来,和老年人做同学并不存在“代沟”问题,更像是一场双向奔赴。更加熟悉互联网的她,会主动帮老年人网购教材,还会互相交流学习情况。
老年大学
何以圈粉年轻人?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年轻人报名老年大学”这一关键词后发现,有诸多网友在平台上分享了自己上老年大学的感受。其中,不乏氛围感、划算、课程丰富等,甚至有网友将老年大学称为“年轻人的新东方”,在掌握一项技能的同时,也找到了一个打发空闲时间的新渠道。不过,网友所报名的老年大学多是非营利性、公益性质的教育机构。
小任是一名28岁的辽宁沈阳女孩,她向记者表示,她在抖音看到有很多年轻人报名老年大学,自己也挺感兴趣。刚开始她还担心有年龄限制,毕竟是老年大学。在了解了沈航中老年大学的招生政策后,只要75岁以下就可以报名,她刚好自己时间充裕,就果断选择报名了一节舞蹈课,一周上一节,一节2小时;而且,学费低,一门课程才300元,30个课时。
记者走访了多家老年大学发现,课程价格多是一学期几百元钱。除了价格便宜以外,老年大学课程类型多样,涵盖多个领域。以社科院老年大学为例,课程涵盖生活艺术类、书法类、舞蹈类、信息技术类、文学类等,同时,授课师资也实力雄厚。相较于市面上动辄成千上万元的兴趣班,一学期才几百元的老年大学课程,性价比高,难怪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老年大学
岂是你想蹭就能蹭的?
年轻人加入“蹭老式消费”的最大原因不外乎极致性价比,花最少的钱来获得最大的消费体验。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像小任那么幸运,一入门便能报上自己心仪的课程,有人却只能扫兴而归。这是为何?
小刘是北京海淀的一名上班族,在社交网络上了解到老年大学后十分感兴趣,想着花几百元钱能够学一门课太划算了。可是,她在咨询之后便打算放弃了。
小刘说:“我去咨询了所住社区周边的老年大学,发现年龄限制还挺严格,50岁到75岁。反正年龄如果超了上限也还有报的机会,但是年龄小了是肯定报不了的。”国家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我们学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年轻人不可以报名。之前也有一些宝妈想要打发时间来咨询我们的课程,但因为年龄不够也就没办法了。同时,我们这边课程非常抢手,不存在招不满的情况,属于僧多粥少的情况。”
不同老年大学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招生要求各异。比如有的老年大学对于年龄的限制是40周岁以上,如果存在招不满的情况,才会允许年轻人加入。当然,也有老年大学没有年龄下限的要求,只要报名缴费就可以参加,小任报名的沈航中老年大学便是如此。
老年大学除了年龄的限制外,有些地区还会有职级的限定。此外,老年大学还有课程时间的限制。其课程安排都是周一至周五,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坐班的上班族是没办法参与的。因此,相较于“夕阳红”旅行团和老年食堂,老年大学的要求和限制则更多,不是年轻人想蹭就能蹭的。
上老年大学
年轻人体验如何?
年轻人走进老年课堂,会有怎样的碰撞和火花?初次报名北京市东城区老年开放大学瑜伽和舞蹈课程的小七向记者讲述了她的老年大学初体验。去之前内心也挺忐忑的,想着自己会不会很奇怪。但去了一次以后,她的这种顾虑就打消了。“刚去的时候不太熟悉,有阿姨会很自然地喊我,告诉我去哪里拿瑜伽垫,并帮我找位置放好。大家并没有因为我这个年轻人的加入而感到奇怪和好奇。反而,与之前的兴趣班和健身团课相比,年轻人之间大家交流比较少,锻炼结束后,大家就走了,但是在老年大学和姐姐、阿姨一起的时候反而觉得更亲近。和她们一起上课的自己也很开心,觉得身心都轻盈了。”
跟随小七的脚步,记者也有幸体验了一把。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上课的热情和老师的贴心、细致。课前学生们会积极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好似朋友一般,并要求老师“加课”。原来阿姨们很多都是老学员了,也不是第一次上这位老师的课了。此外,在一个小时的授课时间里,老师会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多次提醒安全问题;同时,也会下场指导动作,并不断鼓励大家,给大家信心。
通过老年大学可以发现,其实“蹭老式消费”火热的背后是部分年轻人消费偏好的变化:更加注重性价比。就目前来看,在中老年消费业态中,给年轻人“加席”虽然是一种“非常态”,但我们也无需过度担忧。我们在关注现实生活中老与少的不同需求外,还更应该看到其中的积极面。
(综合中国新闻网、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