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逸之 刘锦涵 文/图
最近,全国各地再次掀起“珍珠热”,珍珠价格趋势亦走高。记者走访了福州多家珠宝城、大型商场珠宝店获悉,珍珠零售和批发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此外,电商平台上珍珠饰品交易同样火热。
怎么看这波“珍珠热”?珍珠价格是否能一直保持高位?
价格上涨,销量上升
29日,记者来到福州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售卖珠宝首饰的专柜都摆放着珍珠制成的首饰,正在售卖的珍珠首饰价格从500元至20万元不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珍珠首饰的价格有所上涨,涨幅在10%到20%不等。潮宏基珠宝专柜的店长俞女士告诉记者:“涨价的主要还是大个体的珍珠,小个体的珍珠价格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据俞女士介绍,店内一条大个体的“海水珠”项链,目前价格在20万元,相比之前上涨了2万元。
“今年不光是珍珠涨价,黄金价格也在上涨,蓝宝石、红宝石也涨价了,珠宝市场价格整体上扬。”俞女士解释。
随后,记者走访了泰禾广场(东二环店)的多家珠宝店。中国黄金店的店员介绍,店内依据珍珠的形状、成色,分别设计了项链、手链、耳饰等不同类型的饰品,价格在300元到4000元。店员告诉记者,门店主要销售黄金饰品,因此顾客多倾向选购黄金搭配珍珠的组合饰品。
周大生(东二环泰禾广场店)店员介绍,珍珠饰品的价格随着珍珠品种与品质变化,海水珍珠价格可高达上万元,淡水珍珠的价格区间则更有弹性。“现在技术进步了,一些顾客也会接受仿珍珠饰品。”店员表示,仿珍珠由贝壳粉末、珍珠余料等材料制成,价格更亲民,外观和真珍珠差别较小,一些顾客在珍珠价格上涨时,会选择“消费降级”,购买仿珍珠。“不论是珍珠还是仿珍珠,同期销量都上升了,大概是去年的1.5到2倍左右。”
产量递减,需求却增加
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了珍珠的价格?根据前瞻网于2022年底发布的《2022年中国珍珠养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017—2021年,中国珍珠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按照平均21.43%的比例下降。而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淡水珍珠产量为100万公斤,2021年下降到80万公斤,2022年约为70万公斤,产量正逐年下降。
“珍珠不再是中老年群体的专属,年轻群体也开始青睐佩戴珍珠饰品,需求随之增长。”从事珠宝批发生意多年的杨女士表示,在此前提下,近年的海水污染、珍珠养殖业产量缩减等因素同样影响了珍珠价格。杨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年一条珍珠项链进价在50元左右,今年价格超过100元。“供货少了,买的人多了,价格就高了。”
市场观察
价格高位只有两年?理性消费不能忘
席卷而来的“珍珠热”是泡沫,还是风口?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物以稀为贵。淡水珍珠属于养殖技术较为成熟、养殖周期短的品类,对养殖条件的要求也不苛刻,是完全可再生资源。考虑到今年珍珠价格上涨后,养殖户会抓住机会扩产,淡水珍珠的价格高位可能只会持续两年左右。而海水珍珠养殖周期往往更长,养殖成本更高,更加依赖自然环境,加上海水珍珠的产地主要在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因此无法从长远角度预测珍珠的供应链走向。
从目前的行情来看,珍珠价格还会有所上涨,特别是一些高品质的产品,但是涨幅趋势不会太高,属于正常的市场行情波动。
业内人士建议,如今的珍珠市场虽然火热,但消费者还是要理性对待。如果预算不足也可以选择国产的淡水珠,虽然在耐久性上无法和海水珠相比,但是产品的光泽和圆润度都很不错,日常佩戴性价比较高。
(综合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