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少年患“腰突” 行军床搬进了教室

专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与青春期椎间盘发育不良有关,需要引起重视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朱玉

福州一名14岁的少年,小小年纪却因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在教室后排支起行军床,趴着听课。然而,这并没帮助他缓解症状,还因缺乏运动,小腿长了血栓。日前,小阳前往福州市二总医院脊柱外科手术后,可以重新坐回课桌正常学习了。

骨科专家表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与椎间盘发育及柔韧性欠缺有关,因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与成人患者有明显区别,易延误诊断。

14岁少年“腰突” 趴着上课一个月

14岁的小阳(化名)就读于永泰一所中学。前几个月开始,他就总感觉腰疼。后来腰疼不明显了,一条腿却又疼又麻,走路一瘸一拐的,就连每周一的晨会,站久一会儿都吃不消。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了“腰突”需要多卧床休息,为此,小阳的妈妈除了给他各种外用药,还在教室后排为他搭起了行军床,让他趴着听课。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小阳腰痛的症状不仅没好转,还因缺乏运动,小腿血管长了血栓。

前几天,小阳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福州市二总医院脊柱外科刘少强副主任医师处就诊,经过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腰L5-S1处,突出的椎间盘已经压迫到了神经,需要手术处理。

随后,刘少强医生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为小阳手术治疗,在他腰部一侧开了两个0.8cm的小切口,借助内镜,摘除了突出的椎间盘髓。手术时间不到1小时,术中出血量仅为5ml。术后第二天,小阳就开始下床活动,一想到马上能坐在座位上听课,还能和同学一起打球,他开心得不得了。

青少年患“腰突”

或与柔韧性欠缺有关

据悉,刘少强医生已接诊不少十几岁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他通过分析90多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数据发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骶部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外伤因素、脊柱矢状面形态等相关,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能和青春发育期提前,椎间盘的发育及柔韧性欠缺有关。学习压力增大、长时间坐姿固定等不良习惯,会造成腰部肌肉劳损,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易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刘主任强调,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于中青年,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为0.5%~6.8%,尽管发病率较低,但因其临床表现与成人患者有明显区别,临床上易延误诊断,如诊治不当可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