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博物馆“双11” 看古人的生活好物

料珠项链满满“文艺范” (福建博物院图)

南朝的料珠项链

南宋“时尚一姐”黄昇的随葬服饰

长柄三足铜鐎斗可作为炊具 (福建博物院图)

褐色罗印花褶裥裙,来自南宋的“仙女风” (福建博物院图)

景德镇窑“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连瓶 (福建博物院图)

N海都记者

刘文辉 吴婷 文/图

一年一度的“双11”,相信大家已经为自己购入了许多心仪的产品。而在福建博物院的“古代文明之光”展厅中,许多“一眼千年”的古代生活好物也令人频频“种草”。昨日,海都记者走进该展厅,探寻古人的流行时尚与日用好物。

南宋“时尚达人” 穿搭令人惊艳

走进展厅,记者看到,不少市民被展示柜中一组特别的“穿搭”吸引。“这条裙子真好看,用料轻薄,还印有金色的圆点小团花,是我喜欢的仙女风。”市民王女士口中赞叹不已的这条褐色罗印花褶裥裙,是来自南宋时期的“时尚一姐”黄昇,裙子形状如同折扇,下半部分印着金色的圆点小团花,面料轻薄透明,飘逸灵动。

黄昇,一位名副其实的宋代千金,父亲是南宋时期的状元,历任馆阁吏部郎、知泉州并提举市舶司以及知漳州等职,丈夫是赵匡胤第十一世孙赵与骏。展厅里还有同样来自黄昇的褐色罗印金填彩花边无袖单衣、黄褐色花罗两外侧开中缝合裆裤等,整体风格修长,颜色素淡,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黄昇墓于1975年发掘于福州北郊浮仓山,堪称一座宋代丝绸宝库。随葬服饰多达354件,多数保存完好,出土时色泽鲜艳。有袍、衣、裤、裙等多种样式,面料包括纱、绢、罗、绮、绫、缎等,展现了当时福建丝绸织制的高超水平。除了漂亮的裙子,还有精美的搭配饰品也十分吸引大家眼球。一件来自南朝的料珠项链低调却不失设计感,其由共计91颗料珠组成,珠子有6种颜色间隔穿搭,用现代眼光看也是满满的“文艺范”。

注重美观 也兼顾实用性

爱美之心,不仅人皆有之,且自古有之。在注重美观的基础上,古人也注重实用性。

商朝时期的青铜鱼钩虽然不起眼,但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脑海中浮现出古人在湖畔抛竿、溪涧垂钓的场景。记者看到,三只鱼钩上已经布满铜锈,但依然可以让人清晰地感受到钩尖的锋利,让人不禁想象,在古时候,古人一定用它钓起过不少鲜美的大鱼。

而清朝时期景德镇窑“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连瓶则显匠心。与现代常见的花瓶相比,它的造型十分特别。据介绍,其由六个瓶子构成,中心一瓶略高,周围连接五瓶,中央的主瓶和旁边的瓶子都有孔洞相连,整器俯视宛若梅花绽放,于典雅氛围中巧现其思。

还有南齐时期的长柄三足铜鐎斗,鐎斗很适合作为炊具使用。据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鐎斗曾是一种行军用具。史书中记载:“昼炊饮食,夜击持行”,意为白天可用来做饭,晚上行军时兵卒可敲击鐎斗,发出警报。这件鐎斗出土时配套有一件陶三足火盆,将其置于火盆之中,盆中加放炭火即可用来温食,就像古代版的小火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