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蔡凯 文/图
“单个贝果的价格可以抵小半天的伙食费了”“随便一家面包店,一个平平无奇的面包都得10元起步”……近日,继“雪糕刺客”出现后,“面包刺客”接踵而至“刺痛”消费者,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一些一线城市网红面包店的单品价格甚至达到八九十元。那么,福州的面包价格如何?是否让人“高攀不起”?市民对此有什么看法?昨日,记者进行走访了解。
走访:网红店价格偏高,连锁品牌店有平价产品
位于苏宁广场的“驯”烘焙店,是福州小有名气的网红店,一踏进店门便闻到浓郁的面包香味,黑麦无花果、蔓越莓芝士、收获季杂粮奶酪……一眼望去,面包的价格在20元至30元之间。此外,一些手工小食的价格均在十几元不等,例如手工蛋黄酥15元/颗、手工凤梨酥12元/块。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鼓西路的“云上麦集”烘焙店,陈列柜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面包,如抹茶红豆碱水15元/个、全麦小三角18元/个、日式鸡肉烤肠包15元/个。记者注意到,这些面包的大小几乎小于成年人的拳头。除了这些小巧面包外,还有传统常见的吐司,价格在20元至35元之间。
紧接着,记者又来到可斯贝莉、华丰贺氏等连锁面包店,店内面包贵的和前述几家店差不多,但也有多款面包价格在10元以下,且分量较足。
声音:有市民称被“刺痛”,有市民认为物有所值
此前有媒体曾发起“面包多少钱一个你能接受”的投票,有1.2万人参与投票。其中,接受10元以内的有1万人,10~20元的有1286人,21~30元的有101人,大于30元也能接受的有112人,其他的有320人。
在生活中,不少市民都有被面包价格“刺痛”的经历。市民陈女士说,自己曾被一家网红店的装修吸引进店,但又被面包的价格“狠狠打了出去”。“一些面包还没有我的拳头大就要二十多元,食量大的人一口就可以吃掉了,如果想吃饱的话要买好几个才行。”
“网红店的面包确实挺贵的,一般就是偶尔消费,试吃到比较好吃的面包后,才会舍得花几十块钱去买完整的面包。”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还是习惯去一些平价的面包店消费。
然而也有市民认为网红面包店的面包价格较为合理,物有所值。“这些网红店的面包种类繁多,味道口感也都不错。”经常在网红面包店消费的黄女士说,她会根据面包的配料、内馅等来判断面包的价值,若其制作成本符合定价,那就不算是“刺客”,“有一些高消费商圈里的面包店价格虽然标得很高,但是这些面包的原材料来自全球各地,一些注重品质的家庭就愿意去买这些面包”。
在某网红面包店兼职的温女士表示,网红店的面包用料、做工确实更考究,并且现在也会推出一些比较平价的面包,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空间。
她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消费者在一些精品面包店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面包,但食用后觉得并不合胃口,因此也就觉得遇到了“刺客”。但从面包本身来说,它的用料更加考究,成分配比更加干净和健康,制作流程也更加透明,因此它相对昂贵的价格也是有道理的。
供给成本上涨,造成面包原材料成本上涨
那么,为什么面包价格越来越高了呢?
“部分精品面包店确实存在一定的溢价行为。”温女士坦言,即便同样是精品面包店,有的面包店售卖的吐司是二十多元,有的店同类型的却能卖到四五十元,其中除了一些店房租昂贵需要提高定价分摊成本之外,还包括了一些网红面包店的品牌溢价以及一些平台的广告投放费用。
对此,记者也咨询了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刘名远教授。他表示,面包不是我国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面包价格上涨不能简单说成是消费者消费升级。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包已成为我们许多人的日常选用品,消费者对面包价格上涨还是很有感的。
此次面包价格上涨,不是由需求及其结构变化带来的,主因还是面包供给数量的减少和供给成本的上涨。全球夏粮小麦产量稳中有降,小麦价格波动变化直接影响了面粉价格的走势和预期,造成了面包原材料成本上涨。相对于生活必需品,面包价格弹性较小,面包生产和经营成本容易传导至面包价格上,由消费者分担。另外,面包品类花样繁多,受“看齐”效应影响也拉升了面包价格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