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周婉怡 林涓 毛朝青
又到一周天气划重点的时间了,本周将暖冷大逆转。大回暖进行过程中,一场寒潮也在酝酿,本周后半期将经历暖冷转变!近来空气干燥,不仅火警勤发,人们也“燥”得“上火”。那么,后面几天的天气如何?如何防“燥”呢?
福州进入回暖阶段 周五寒潮准备就绪
本周天气将明显转折。未来三天,福建受偏北气流影响,以晴好天气为主,白天阳光灿烂,气温明显回升,大部分县市高温在22℃~25℃,但是夜晨依然寒意十足。
走过最长的路,就是气温的套路。这两天,福州进入了回暖阶段,22日和23日市区的高温将回升至27℃,天气也十分给力,将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白天大家应该都可以感受到暖意,这样的天气很难让人想到此时已是临近小雪节气。而本周五,当你还沉浸在天气的“温柔乡”中时,一股寒潮已准备就绪,到时气温又将快速下滑。
近期空气十分干燥,气象火险等级高,要注意用火和用电安全。20日凌晨,闽侯南通镇卫星村就发生火灾;20日上午,在福州台江区鳌兴路与福光路交界处的沿街烤鸭店炉灶起火,冒起浓烟。
消防部门提醒,应当定期检查家中的用火情况并保持用火安全的小习惯。例如:排插是否老旧需要及时更换,各种电器的插座应远离火源,同时注意不要超负荷使用插座;香水、指甲油和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可靠近热源、火源等。若家中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和其他可利用物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
冬天“上火” 大都与饮食不良有关
立冬节气,除了气温骤降,连燥感也跟着升级。近日不少市民发现自己嗓子疼、流鼻血、便秘等“上火”现象似乎更严重了。那么,为什么明明天冷了,反而容易“上火”呢?
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治未病科营养师陈慧云介绍,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将“火热”分为外火与内火两种。外火是由人体感受外界火热引发,比如,给火热旺盛体质的人过度穿衣盖被,过度补充热性补品,导致上火;内火则是人体内生之火,怒气、忧郁、思虑、紧张这些情绪积压太久均可引起上火。饮食结构失衡、暴饮暴食是导致“食火”的原因。
冬天之所以更容易上火,可能是因为气温低,人体出汗少且户外活动减少,代谢物的排出也相对较少,在饮食上,会更偏向选择火锅、烤肉、羊肉等肥甘厚味食物。同时,饮水量也减少,天气寒冷使用空调暖气等都会加重室内的燥气。“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痰湿内生,大便不通,气血不畅,郁而化热,出现上火表现。”陈医生说道。
“冬天‘上火’大都和饮食不良相关。”陈医生提醒,市民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可以多喝汤汤水水,比如银耳莲子汤、银耳百合汤、滋阴润燥老鸭汤等,天气若过于干燥,还可以吃些梨、莲藕、芋头,以润燥降火。除此以外,还应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规律作息,尽量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