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不上交
逢“八”说事解纷争
在才溪,每月农历初八、十八、二十八为圩日(赶集日),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就在这一天,有人在圩市上议价交易,也有人在“议事桌”前反映问题。才溪派出所将圩日定为百姓议事日,把“议事桌”摆到文化中心广场、街头巷尾,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家的水稻几次被林某家的牛吃掉一大片,现在,眼看着稻子就要出穗了,这可怎么办?”在一次议事日,溪东村村民王某气愤地向民警反映情况,他几次找林某理论,要求赔偿无果。
第二天,民警杨军养便动身到林某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林某做思想工作。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劝导,林某表示愿意赔偿王某稻田损失。随后,杨军养叫上村干部,与当事双方一起到田地里,丈量受损面积,最终林某赔偿王某损失480元,并表示今后要认真看管好自家的牛。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冤家”终于握手言和。
“一是要精准抓住当事人需求;二是要简化解决事情的审批手续;三是要找德高望重的乡贤做‘和事佬’……”谈起解决矛盾纠纷的经验,在才溪派出所工作了十几年的杨军养滔滔不绝。才溪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户族长、小组长、村集体”三重保障的调解机制,让才溪镇成为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案件少、矛盾纠纷少的平安建设样板镇。
近年来,才溪派出所聚焦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推动警力下沉,将矛盾纠纷有效解决在基层、平息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2023年以来,才溪派出所共调解矛盾纠纷32起,调解率达100%。
倾听民情民意
驻村夜访进千家
如果说圩日议事是帮村民解纠纷,那么每周的夜访就是听民意,精准了解村民的操心事。
“姚警官,那个李某性格有点古怪,来我们溪北村10多年,都很少和人打招呼……”去年10月份的一天,才溪派出所所长姚锋在夜访与群众闲聊时得知,村里有位70多岁的老人王某,秉持着多子多福的想法,十几年前收养了李某为义子。但奇怪的是,李某在村里行事十分谨慎,从不主动与人问好交好。姚锋敏锐地察觉到异样。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从村干部、该户人家亲朋好友处侧面了解李某的情况。随着线索不断累积,经过系统分析研判,姚锋发现,李某是外省公安缉捕了20年的持枪杀人犯罪嫌疑人。很快,李某便被抓捕归案。
“驻村夜访”是才溪派出所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工作法。结合辖区群众“白天劳作、夜晚闲暇”的特点,每名民警每周不少于两个晚上,夜访不少于20户,为群众送政策、送法律、送温暖,同时对村民反映的问题“每事必复”。近三年来,才溪派出所通过“驻村夜访”等形式,深入群众收集意见建议23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50多件。
有一次,才溪派出所民警到贫困户王某家中夜访,得知王某早年丧偶,家中有一个还在就读高中的女儿。因生活拮据,王某经常深夜到街边小巷捡拾破烂维持生计。在了解情况后,民警一面与村干部沟通,为王某争取低保;一面与学校沟通,建议减免王某女儿的学杂费。通过多方努力,王某女儿读书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提灯笼访贫农”,这是当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如今也已成为才溪派出所民警的工作作风。将自家种的新鲜青菜送到所里、为在高速公路执勤的民警送上一壶凉茶……才溪群众也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回馈着民警的辛勤守护,让才溪乡的和谐画卷充满了浓浓的警民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