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气温骤降 心梗更易突发

专家提醒,寒冷是诱发心肌梗死的致命因素,一些危险信号别忽视;危急时刻,赶快找附近的AED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秋冬换季气温骤降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时刻,特别是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是面临考验。受寒潮影响,我省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周,记者从福建省立医院等了解到,近期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了起来,其中不乏急性心梗患者。

专家提醒,寒潮发生时,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发病风险可增加12%,心梗急性发作最佳抢救时间为120分钟,发作之前有一些危险信号,请大家务必警惕。此外,心肌梗死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相较于老年人,中青年群体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更大,更容易发生猝死。

寒潮降温幅度大 小心防心梗

“寒冷是诱发心肌梗死的致命因素。”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陈宏毅主任医师介绍,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刺激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梗、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寒冷与温暖交替的体感更为明显,此时正是心梗易突发的时刻。”

心梗发作时,心脏供血被中断,如果不能及时恢复供血,轻则带来心脏功能损伤风险,重则引发心脏的电生理紊乱,引发室颤,心搏骤停危及生命。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管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有病变的血管缺血、缺氧加重,更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陈主任介绍,2023年中国胸痛中心开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寒冷风险预报报警”,和气象预警一样用蓝、黄、橙、红分等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也提醒人们注意防寒保暖。

5种不典型“痛” 若出现尽快就医

“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状为胸痛伴大汗。但在心梗发作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前,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陈宏毅主任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冬季心梗发作前的5个不典型症状。

1.颈部、嗓子难受。心梗发作数天前有可能出现嗓子或颈部不适、堵塞感,也常伴有大汗症状。

2.牙痛。心梗放射痛的范围相当广泛,可引起剧烈牙痛,但无明显牙病,有时牙痛部位不确切,往往数个牙齿都感到疼痛,即使经牙科处理及服用止痛药都不能解除。

3.上腹痛。心脏后下壁发生心梗时会产生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种情况容易把胸痛当成“胃痛”。

4.颈背痛。心绞痛还会放射到颈背部,也容易被忽视。可以通过心电图排查。

5.左肩痛。心脏缺血导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小指及无名指。

心梗病人出现相关预兆后要尽快就医,同时要绝对保持卧床休息,降低心脏负荷,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减少外界各种刺激。有条件的要及时监测病情,如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复查心电图等,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个生活场景 高危人群要警惕

陈宏毅还提醒,生活当中有一些特殊时刻,心梗也更容易发生。比如,上厕所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升高,血压可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心率也会不断加快,增加了心梗的发生概率。因此要注意避免用力排便,如有必要,则可以服用润肠类药物。

此外,洗澡的时候也很容易因为温度的升高,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再加上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环境当中,大脑和心脏很容易出现缺血和缺氧的情况,增加心梗概率。因此冬季洗澡要控制在15分钟内,另外水温不要太高,还要注意在饥饿和饱餐状态下都不能洗澡。

“起床时也要小心。”陈主任提醒,老年人早晨醒来之后要在床上活动一下腿和胳膊,然后再慢慢地坐起来。

“福建AED地图”小程序

可找最近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用于抢救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的便携式急救设备。据介绍,患者心跳骤停时,最佳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如果等待急救车将患者转送至医疗机构,多数会错过最佳的除颤时机。因此利用AED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同时配合心肺复苏,是避免因心脏骤停而死亡的有效途径。

自动体外除颤器主要设置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商超、文体场所、大型公园、景区、客运车站、巡特警执勤点、公安交警服务大厅等场所。市民可以搜索微信小程序“福建AED地图”,就可以查找到离您最近的AED点位,然后直接导航至AED所在位置。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