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患高血压,为何给我开抗抑郁药?”

药师:多种疾病可伴有抑郁问题,用抗抑郁类药物有助于治疗,需定期评估

“我得的是冠心病,医生为什么给我开抗抑郁药物?”

“我只是失眠,也需要吃抗抑郁药吗?”

“我得的是胃炎,为什么也要开抗抑郁类药物?”

相信很多人有过同样的困惑,未被确诊过抑郁症,为什么医生给开了抗抑郁药物?它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如何正确使用抗抑郁类药物?下面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着药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多系统疾病患者

可同时有抑郁焦虑问题

既然患者没有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为什么要给他们开抗抑郁药呢?首先,很多抗抑郁类药不仅可以抗抑郁,同时还可以抗焦虑、抗强迫、抗恐惧,医生给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慢性失眠的患者,开抗抑郁类药物处方,有助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例如,高血压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20%~30%。抑郁情绪会增加患冠心病的概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心内科的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以达到更好的血压控制。

患消化系统疾病使用抗抑郁药也不奇怪。因为,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疾病也会引起消化系统症状,二者互为因果。抗抑郁焦虑药具有振奋精神和推动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的消化道感受,调节情绪。

长期睡眠不好

很容易导致抑郁症状

在各种抑郁焦虑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失眠症状都位列其中。长期睡眠不好可能导致抑郁症状,反之亦然。就是单纯失眠症的患者,也常见有焦虑、抑郁的情绪。他们焦虑、抑郁的情况可能没有严重到诊断为焦虑或抑郁症的程度,但仍然需要通过对症处理才能缓解,包括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具有中枢镇静和放松肌肉的作用,因此可以辅助治疗失眠,同时对情绪改善也有帮助。

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抗抑郁药物之前,应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确认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这是选择药物的基本前提。在患者刚开始服药的初期,建议在1~2周后进行抑郁和焦虑的评估,并定期监测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等指标。

合理选择和使用

还要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目前的抗抑郁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合并症提供用药建议。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

因个人情况不一,使用精神类药物时,用药疗程可能从2周到半年不等,且停药时需要逐渐减量。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来院复诊,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请勿自行停药或减量。用药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可向医师或药师进行咨询解答。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定期评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无效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且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建议和剂量要求。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定期进行体检,并及时告知医生出现的不良反应。

本文由福建省立医院药学部孙红撰写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