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政经事·气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翰墨展”在福建省画院开展

大家书迹,蕴艺术心绪更藏民族情怀

一位老人在仔细欣赏严复册页

严复的书法曾被编成《初等小学堂习字帖》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文/图

2024年1月8日是严复诞辰170周年,“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翰墨展”在福建省画院开展。该展览由省政协书画院和福州市政协联合主办,展出严复翰墨馆所藏严复书法原作100件,及省市政协书画院成员创作的以严复思想为内容的作品70件,共计170件。

海都记者前往探访,感受严复作为我们熟悉的近代伟大思想家、翻译家之外,他的书法艺术与悠远情怀。

严复书帖,清末民初即广行天下

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以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的身份为后世所熟知。他旧学邃密、新知深沉,疾呼“救亡图存”,以非凡的见识引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变法维新,梦想振兴民族和国家;他积极倡导全体国民素质教育,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首任北京大学校长,参与创办并兼任复旦公学校长、安徽高等学堂校长和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培养出众多人才;他又是杰出的翻译家,以优美典雅的古文,翻译《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等书,首倡“信、达、雅”翻译标准,成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

但少为今人所知的是,严复还是一位具有卓越书学修为和艺术成就的书法家,在清末民国“碑学”书法遍行天下的时代风气中,严复是一位被忽略的、具有纯正根基的“帖学”名家,若将其书法作品置于近代诸多大家行列中亦毫不逊色。

事实上,他的书法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宣统二年(1910年),他的草书和何维朴的楷书被上海商务印书馆编成《初等小学堂习字帖》第九册,成为青少年书法习字的教材,可见当时严复书法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此次展览中也展出了该书册页。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严复位居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之列。

文以载道,临帖承历代名家之风骨

“与同时代不少文人书家卖字为生不同,严复并不卖字,书法一直是他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功课,是一种陶冶与情怀。”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介绍。严复的书法各体兼具,以行书、楷书、草书为主,尤以行书见长。通过大量且系统地临习古代经典名作,严复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个人风格的书风,作品气息潇洒从容而兼具文雅端庄。所谓“书为心画”,书法可以成为一个人情绪与心迹的表征,对于严复而言,书法不仅是一项修身的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文以载道”的重要载体。

严复的楷书多受褚遂良和颜真卿影响,行、草书骨力得自王羲之,用笔则以孙过庭《书谱》与颜真卿《争座位帖》为宗,观众可在现场看到这些严复所临名家名帖,从中感受严复笔致的俊逸浑厚,且在多次的临摹中感受其岁月跌宕中的心态变化。

展中一份《瘉野老人遗墨册》系其应侄子严伯鋆之请,为之所临《书谱》全本,书写于民国七年戊午(1918)二月,严复时年64岁。这年春天,严复在北京生病住院,病愈后虽依然关注时局变化,却有了离京南归的想法。与早前所临《书谱》的神形俱备不同,此本用笔全无剑拔弩张之态,反而有一种人书俱老的平和与放松,虽是临帖,实际上已经基本摆脱原帖的束缚而进入一种自由书写的境界。郑志宇认为,这自然是他常年临《书谱》至烂熟而生出的变化,与年岁有关,与对书学理解的变化有关,也与严复晚年回归传统的心境有关。

信札家书,恳切笔记深厚情

此外,严复致友人的信札与家书,亦可在展览中看到。信札中所书内容有日常,亦有深奥,涉及当时思想、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

在其致四女儿严顼的明信片中,他关心道:“为父甚为挂心,四哥年末用功太过。须知少年用功本甚佳事,但若为此转至体力受伤,便是愚事。”严顼自幼聪颖好学,深得严复宠爱,时年仅十二岁,却已担当起了北京家中与严复的通信使者。严复的信件字迹遒劲清朗,行草杂糅,耐人寻味,颇有晋唐风度,句句严格规劝与深情关切,足见严氏家风之谨。

除临帖与书信之外,本次展览还重点展出了严复的条幅、中堂、对联、册页等珍贵文物,展览将持续至1月27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