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营造“民宿+” 提高泉州吸引力

民建泉州市委会认为,建设有泉州特色的海丝民宿集群,打造有影响力度假目的地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

泉州申遗成功后,文旅产业链的民宿业也跟着迎来大好发展机遇。民建泉州市委会认为,泉州在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民宿建设散而不聚、缺乏特色服务和旅游产品、缺乏有效推广宣传等问题,而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深入挖掘民宿产业内涵、营造“民宿+”、建设有泉州特色的海丝民宿集群(宿集)。

记者走访:

古城泉州味浓 民宿受到青睐

1月6日,记者随机走访了古城内多家民宿发现,整体民宿观赏性强,在传承与保护当地人文特色方面更胜一筹,外观上基本能保持历史原貌,修旧如旧;在内部的装修中,融入泉州文化元素;每家民宿都承载着本地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民宿大部分集中在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和西街周边,适合串联成片,规模化开发。

“泉州古城旅游市场火热,每个节假日基本被订满,让我们看到了民宿发展的春天,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作为商家,我们更要做好自己的服务,才能相得益彰,让泉州的名片越走越远、越飞越高。”在西街开民宿的老板杨先生说道。政府也应在相关配套上跟进脚步,制定好的政策,让游客对泉州留下好印象,回头客更多。

在中山路开民宿的老板陈女士则把自己的家改造成民宿。她在经营民宿时,一直坚持着把游客当成朋友、家人,经常会给游客泡茶,慢慢形成一个口碑,用高性价比留住游客。

部门行动:提升住宿载体 打造特色品牌

携程、美团等大数据平台显示,泉州市目前是省内外游客首选的热门旅游城市。据不完全统计,鲤城区包括民宿在内的住宿营业单位139家,具有民宿经营服务功能的小型住宿经营商家有50多家。

为补齐住宿接待能力不足的短板,鲤城重视民宿产业发展,启动实施住宿载体提升工程,重点策划实施泉州滨江皇冠假日酒店、万盛酒店、刺桐尚居、大寺逅城市栖息院落酒店、鲤城宾馆改造项目等总投资19亿元的9个住宿接待载体提升项目,构建以星级饭店为龙头、商务酒店为基础、特色民宿为补充的住宿接待服务体系,努力破解住宿载体瓶颈问题。

今后,将积极推动民宿管理规范化,成立旅游住宿产业协会,引导建立民宿行业自律机制和规约,规范民宿行业经营行为,协助做好辖区内民宿发展、管理、服务、提升方面工作等。“通过整体包装推介,强化精品民宿品牌意识,积极推行区域品牌运营模式,打造具有鲤城特色的‘鲤城民宿’品牌。”鲤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委员呼吁:建高品质民宿集群,打造全域旅游

“民宿集群不是简单的几家民宿集合在一起,而是由精品民宿引领、带动孵化本地民宿发展逐步形成的住宿载体,以资源整合、业态激活、文化重塑的方式,营造出‘民宿+’在地体验的综合度假产品。”民建泉州市委会介绍道。这样将民宿集群所在地,活化成有影响力的度假目的地,形成1+1+1>111集群效应,多点联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模式。

那么,如何建设高品质的海丝民宿集群呢?民建泉州市委会认为,首先是要整合资源做热点,将泉州特色的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等结合各自民宿的特点,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打造和培育具有海丝宿集的IP品牌。还应整合旅游宿集信息,建立泉州自己的宿集公众号微官网,所有产品和业态都实现在微官网出售,使游客更好了解泉州的旅游景点、特色美食、海丝文化等。

提升品质做精品,通过主题化打造、差异化经营,将本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建设、布局当中,为游客量身提供各种个性化、定制化的沉浸式生活体验,避免出现“千宿一面”。在服务上以及功能上也要做出延伸,不要仅局限于住宿本身,可以通过“民宿+”体验将自身打造成为微度假场景。例如,民宿+采摘、民宿+宠物、民宿+剧本杀等。

承接流量做集群,通过聚集多样的单体民宿,形成合力发展,可防止民宿业内卷,多元共生,并且还能共享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节约经营成本,还能相互借力抱团营销,提高民宿的产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泉州的城市吸引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