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胡婷婷 通讯员 余沁玥 文/图
最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第二批援塞内加尔“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团队跨越万里执行援塞任务,短短一个月,便帮助500位非洲人民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为非洲西部群众送去光明希望,浇灌中非友谊之花。
近日,记者连线了当地的援塞医疗队员,请他们讲述援塞的难忘时刻。
让失明多年的耄耋老人重新看见世界
非洲塞内加尔,距离中国14000公里,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由于当地日照强烈、民众缺乏防护措施,眼科疾病十分普遍,白内障是当地人民致盲的第一大元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塞内加尔视力低下甚至全盲人数占国民总人数的4%,且致盲人数以3.5万~5万的年增量持续上升。
第二批援塞内加尔“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团队由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卢岚副主任医师、唐涵锋副主任医师、陈剑伟主管护师和福建医大附属第二医院共6位医疗和护理专家组成,卢岚医生是这支医疗队的队长,于2023年11月18日抵达塞内加尔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医疗任务。
“当地配套的医疗条件,能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加上昂贵的手术费用,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生活陷入困难。”卢岚告诉记者,援非的一个多月时间以来,已接诊了许多双目失明的老人,在收获患者感谢的同时,也经历了很多动人的时刻。
一位85岁的老人被家人用轮椅推进诊室,原来他已经双目失明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人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在法蒂克地区医院来了一批中国眼科医疗队,可以为老百姓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抱着对中国医疗队的信任,他们一大早就从60公里外赶着马车来到了这里。
卢岚医生经过细致检查,发现老人一只眼已经完全失明,另外一只眼情况也不容乐观,视力仅剩光感,白内障也进入了过熟期,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手段。考虑到老人是独眼,手术风险大,专家团队进行了细致检查和周密安排,成功为其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第二天,当医生揭开纱布,老人喜极而泣,他终于再次看到了眼前斑斓的世界,颤颤巍巍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大家都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近50年长期帮扶,架起友谊桥梁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卢岚医生说,有一位年迈的老人,长期失明,通过医疗队的手术恢复了视力,复查的时候他紧紧地拉着卢岚医生的手说:“这是我十年来第一次看清孩子的脸,感谢医生,感谢中国医疗队,Merci(谢谢)。”
还有一位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一名教师,后来不幸患上白内障,无法看清书本,不得不放弃了教师的工作。经过医疗队的精心手术和治疗,老人恢复了视力,重新站上了讲台。他主动要求合影并对中国的医生竖起了大拇指:“中国医生,是你们给了我光明,感谢中国政府,我要多跟孩子们介绍中国,鼓励他们长大后去中国学习深造,中塞友谊万岁。”
值得一提的是,卢岚等一批援塞医疗队员在当地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饮食文化差异,还要特别提防感染艾滋病、疟疾、黄热病的危险,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完成了约500台白内障复明手术。
协和医院医疗队员唐涵锋副主任医师说:“虽然我们跟塞内加尔民众语言不通,但是微笑和耐心是中国医生最好的语言。”
据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高度重视并积极承担援外医疗队的派遣工作,自1975年至今,共派出46人次赴塞内加尔及博茨瓦纳,参加共14批援外医疗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