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林良标/图
上周末,备受期待的泉州古城龙年艺术装置“十龙九子”,龙子“蒲牢”和“赑屃”(bìxì)率先在泉州古城西街钟楼闪亮登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神物之一,行云布雨、消灾降福,代表着尊贵和神圣,自古以来,人们对龙年就有特殊的感情。因此,在甲辰龙年到来之际,泉州鲤城区联合匹克国创、鲤物文创,结合龙年生肖文化特征,精心打造“十龙九子”龙年艺术装置,为古城带来“泉州龙龙”IP矩阵。
迎“蒲牢”“赑屃”,市民载歌载舞
19日下午2时40分,龙子“蒲牢”在刺桐时代村装车完毕出发,一路抵达西街新华路口后,由青狮队伍开道前行,途经开元寺,最终抵达钟楼。在完成卸载、组装、围挡等多道工序后,“蒲牢”正式亮相于钟楼,来自泉州霞鹰武术馆的青狮阵一跃而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赢得掌声阵阵。
随后,泉州拍胸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遗项目踢球舞代表性传承人郭金锁之子郭锋,也带着福建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学生跳起融合了“拍胸舞”元素的精彩舞蹈,欢迎“蒲牢”正式进驻古城。
“蒲牢”屹立在钟楼口,分外吸睛,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围观拍照打卡。来自沈阳的游客张先生是首次来泉旅游,临近春节,他很荣幸能在泉州体验到地方非遗独特魅力,感受有别于北方的闽南年味。
20日下午,第二条龙子——“赑屃”也落户威远楼,正式与市民游客见面。下午3时,“赑屃”艺术装置在市民游客簇拥下,穿过北门街,最终停留在威远楼前。其外形似龟,通体蓝绿,背驮“勇”字石碑,右前脚抬起,满脸笑意,似乎在与众人热情地打招呼。
与古城9个地标相呼应,每条龙都很“泉州”
“十龙九子”里的“蒲牢”和“赑屃”,究竟是什么样的龙呢?
“蒲牢”在神话传说为龙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古寺洪钟上的龙形兽钮看到它的身影。这条龙喜欢盘踞在洪钟之上,所以此次为古城量身定制的“蒲牢”形象,就是与“西街钟楼”相结合。“蒲牢”手捧明珠,盘于钟楼之上,寓意“龙众起大厝”,大厝兴起,八方来财,在闽南语中就是“大家都能盖大楼”的意思。
“赑屃”为龙六子,外形似龟,身强力壮,善驮重物,是长寿吉祥健康的象征。石碑的“勇”字在闽南语中代表“强壮”,“龙众勇”则是“拢总勇”,意为“大家身体都强壮”,祝福所有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每条龙子都有其独有的个性及神通,我们团队和鲤城区文旅局一起头脑风暴共创点子,将其与古城里对应的九个点位特色相结合,并配上一句闽南话祝语,就很泉州,很地道。”主创团队匹克国创负责人卢建军介绍说。除了“蒲牢”“赑屃”,还有“囚牛”——“龙众水铛铛”、“睚眦”(yázì)——“龙众是兄弟”、“嘲风”——“龙众平安无代志”、“狻猊”(suānní)——“龙众趁大钱”等。
接下来,“十龙九子”艺术装置的其他七条龙,以及一大一小两条“龙鲤鲤”,也将慢慢揭晓,陆续亮相于古城其他显著地标。
“下周计划安排‘嘲风’‘负屃’两条龙子与市民游客见面,敬请大家期待。”鲤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古城将在龙年春节期间,为广大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带来一系列的新春贺喜活动,并结合互联网技术为大家打造一场名为“寻龙打卡”的AR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