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史话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1300多年前,古人也“比耶”

唐代壁画墓中,演乐图里的侍女(左一)摆着“剪刀手”

龙门石窟“剪刀手”佛像

河北栾城出土的北齐思维菩萨像

甘肃博物馆的网红文物表情包“略略略”,真身是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男侍图摆着“剪刀手”

在树下比个耶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唐末五代时期观世音像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局部)

乾隆临摹“山寨版”(局部)

手臂高举“比耶”、侧身“比耶”、一手“比耶”一手拿其他东西……近日,山西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开馆,其中,一座1300多年前的唐代砖室壁画墓郭行墓,首次对外展出,壁画中多名人物的手势,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剪刀手”。

在现代社会,“剪刀手”在拍照中很受欢迎,开心快乐要比个耶,幸福满足也要比个耶。对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比耶”,有网友调侃道:果然“剪刀手”是代代相传的。

唐代武将壁画墓里

发现神秘“剪刀手”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位于山西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内。这座唐代砖室壁画墓是2019年发现的,为夫妻合葬墓,墓葬男主人郭行是一名武将,曾追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辽东,身经百战,勇冠三军,后皇帝论功行赏,授予他上骑都尉的官职。83岁时,皇帝任命他担任恒州刺史。他不仅战功赫赫,还很长寿,活到了92岁。

这座墓室的四壁及墓顶、墓门、棺床等,都有精美的壁画,并且保存完好。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裴静蓉表示,很多年轻人最感兴趣的就是,壁画里有多人摆出了“剪刀手”的姿势,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祈福的图像,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这个图案,也没有一个更多的、更深入的定论。

而这些摆着剪刀手的神秘人物壁画,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日本的一档节目,还曾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果然“剪刀手”是代代相传的

那么,郭行墓壁画中的“剪刀手”都有哪些?

首先是位于东壁甬道北部的男侍图。他左臂轻抬,左手食指和中指竖起,其余紧握;右手执笏板于胸前。

还有位于西壁甬道北部的侍女图。

而在墓室的东、西两壁还绘有两幅演乐图。其中,东壁的演乐图上绘有四位侍女,其中一位侍女,左臂轻抬、左手食指中指竖起,其余手指紧握;右手持“T”形杖于身前。

除此之外,在棺床的东、西、北三面还绘有八幅树下人物图,其中有四幅壁画中的人物,都摆着“剪刀手”造型。

看完这些壁画中的“剪刀手”,有网友调侃道:果然“剪刀手”是代代相传的。

考古一下

文物活了几千岁,就为了做“表情包”?

“剪刀手”,这个源自英法百年战争阿金库尔战役中的表示胜利的手势,因成为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招牌手势而红遍全球,最终又将自己化身成为网红表情包。

而“剪刀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国文物中。除了“剪刀手”表情包外,还有一些文物表情也频频出圈。

都是岁月惹的祸

龙门石窟的“剪刀手佛像”,如今已是网红表情。

然而,喜气洋洋的胜利手势背后,却是悠悠岁月无情的摧残。这尊佛像之所以摆出胜利的“剪刀手”,是因为长期风吹日晒导致拇指风化,食指、中指间的缝隙也被风化变大,因此变成了“剪刀手”。

岁月不仅为佛陀创造出时髦手势,还为菩萨改换容颜。比如河北栾城出土的北齐思维菩萨像,本来人家的表情是一脸沉思的慈悲面容,岁月侵蚀居然整容成了一张纯搞笑脸,再加上那只本应作托腮却被风化成自摸脸颊的小胖手儿,神奇地成了“卖得一手好萌”的网红表情包。

水平有限,让您见笑了

那些成为表情包的文物,虽然有些很美,但也有些造型奇特。

20世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既向世人展现了一座人类文明的圣殿,也暴露出了一个古代文化的“低端世界”。许多纸本(绢)画的拙劣粗糙程度,与莫高窟壁画上那些美不胜收的飞天神佛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一幅唐末五代时期的纸本观世音像,有一种漫不经心的粗粝稚趣,可谓清泉中涌出的一股泥石流。

当然,那些水平有限的绘画者们并没有打算让这些东西流芳千古,他们也不会料到千年后会出现一种叫表情包的东西。

但总有那些自不量力的人,时时打算名垂青史。这里说的当然是清朝的乾隆皇帝,这位皇帝总是不吝挥洒他的“技艺”,也因此为我们贡献了许多表情包,比如他亲手临摹心中偶像元代画家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

都别笑了,我们很严肃

除了“剪刀手”,文物表情包里,吐舌头的也不少。

甘肃博物馆的网红文物表情包里,那个吐着舌头说“略略略”的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尤为惟妙惟肖。当然,它那条吐出的舌头是为了效果加上的动画。但文物表情包里,吐舌头的可着实不少。

从楚墓中吐出舌头几乎垂到地面的镇墓兽,到汉墓中吐舌头的俑人,南朝墓地中吐舌头的石辟邪和石天禄,乃至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绘制的《天王送子图》里,都有个吐着舌头的鬼神在手舞足蹈。

这么多吐舌头的文物,难道它们都在对我们这些参观者说“略略略”?

事实当然不如此,古人不会这么孩子气。他们在创造这些吐舌头的形象时,是出于一个很严肃的目的:舌头具有震慑性的法力。

在古人眼中,柔软的舌头具有特殊意义。

“夫言出于心,非舌不能发”,《说文解字》中“舌,在口所以言也”。古人相信舌头作为代心发言的重要工具,它发出的声音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咒语和令人震慑的吼叫,都需要有舌头才能发出。

古人的著述中描述具有震慑力量的鬼神形象,也常常会吐出舌头。而在古代用以驱逐邪祟的大傩仪式中,扮成鬼神跳傩戏的演员所戴的鬼神面具,也是张目吐舌的形象。宋代刘镗在《观傩》中描述的傩戏情景,演员就要“张颐吐舌唇吻干”。

因此,古人以吐舌的方式,赋予不会发声的木俑、石像巨大威力——就算发不出声音,也可以装模作样吓吓对方。

因此,当你再看到那些隔着玻璃柜向你吐舌头的文物,它们脸上的表情可不是在以卖萌的方式冲你羞羞,而是装模作样地吓唬你呢。

(综合央视、山西晚报、文博山西、新京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