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福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良策

政协委员郑竹群

政协委员魏成生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文/图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印发,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首次写入中央文件;8月,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

1月22日,海都记者在2024年省两会现场采访发现,如何推进福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郑竹群委员:推动福建企业对非经贸合作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郑竹群认为,我省应推动福建企业对非经贸合作,开创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新局面。

“非洲是我国‘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伙伴。作为沿海省份,福建省在对非洲经贸合作方面兼具潜力和优势。”郑竹群表示,目前福建在非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着眼于全省层面的整体规划及开展合作的非洲国家数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郑竹群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建强对非经贸合作平台,促进双边优势互补。用好“9·8”投洽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国际性平台,推进与非洲国家经贸交流与对接。深化“福建品牌海丝行”、“非洲市场推介会”等活动载体,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根据闽非合作发展需要,优化境外产业园区布局,探索在闽设立中非经贸产业园。

二是加强贸易便利合作,更宽范围更深程度对接非洲市场。找准我省与非洲双方自贸区共同发展方向,探索为非洲农产品入闽确立“绿色通道”。借鉴湖南自贸区建设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做法,探索人民币用于资本项下跨境结算支付试点,为在非洲重点国家形成人民币支付结算生态积累经验。加快拓展对非物流通道,促进闽非海陆空枢纽信息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三是强化投资分类引导,加大新业态新领域合作。积极参与落实对非合作“九项工程”,探索设立非洲数字经济、医药、清洁和绿色、海洋、文旅等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相关产业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将“丝路电商”作为促进“数字海丝”经贸合作的新渠道、新手段,加紧建设一体化营销体系,打通双方跨境电商消费端通道。

四是加强投资服务,保障企业在非利益。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走出去”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合规专题培训,帮助企业在非合规经营。完善对境外投资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鼓励省内金融机构在非洲设立分支机构,开发针对在非投资企业的内保外贷专项融资产品,缩短企业融资等待期。推广尼日利亚闽商安保联防联控经验,加大闽籍安保公司在非业务。

魏成生委员:改善营商环境提振信心

福建省政协委员、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魏成生则将目光聚焦在改善我省营商环境方面。他表示:“持续改善‘效率、公平、可持续’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为关键。”

为此,魏成生建议:一是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BEE),学习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首创精神和政策出台经验,在“亲”上进一步下功夫,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强化市场主体诉求响应服务工作,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可执行性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

二是定期购买第三方评估服务,对营商环境检测数据予以评估,行政监管与大数据相互支撑,加快改革项目落地,更充分地调动和激发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三是扩大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具有稳定收益、可获得较好预期投资回报的重点项目,全部推行市场化运作;支持民营企业或民间资本联合体与国有资本联合,通过设立项目公司、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建、改扩建项目。

四是提高政府引导基金服务民营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设定一定的份额,专门用于对符合条件的中大型民间投资项目提供融资增信;由国有资本联合相关银行、投资机构,创新“投贷联动”特色信贷产品,放大资金规模,推进中小企业普惠金融行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