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罗丹凌林宝珍 文/图)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已超越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福建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孙阳建言,推进肿瘤早筛早诊早治,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
孙阳表示,《2022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福建省恶性肿瘤无论是新发病例数还是死亡病例数,肺癌均位列第一,除此之外消化系统肿瘤在福建也很常见,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福建省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肿瘤发病隐匿,开始时往往无症状,确诊时常为中晚期,以最常见的肺癌为例,目前研究资料表明,晚期肺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19.7%,但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59%,因此早筛早诊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推进福建省高发肿瘤筛查,孙阳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第一,统筹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癌症筛查。由政府主导,针对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开展重点地区重点癌种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根据肿瘤监测的数据,可以选取部分重点区县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针对农村地区,可采取车载CT、车载内镜等上门服务形式,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目前已有部分筛查项目在省内个别区县开展,如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健康村社”项目等,可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重点肿瘤筛查工作。
第二,在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肿瘤筛查保障,将筛查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筛查长效机制。支持县级医院建设“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组织专家团队,进一步加强筛查培训工作。完善防治网络和转诊机制,让筛检出来的可疑病人得到早诊早治。
第三,重视健康科普宣传,推广肿瘤可防可治观念,提高群众防癌意识和筛查参与积极性。组织专家团队,制作切实有效、深入人心的防癌、抗癌科普作品,在各个主流媒体中开展宣传工作。将“世界癌症日”、“肿瘤防治宣传周”等健康主题宣传活动与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相结合,将癌症防治知识向社区居民、养老机构人员等各种群体进行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癌症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