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春节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加大,疾控专家提醒:

科学防范,降低疾病感染风险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假期前后人群大规模流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等增多,同时也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为保障大家身体健康,疾控专家提醒大家要加强防范,注意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及春节相关旅行健康问题等。

流感病毒仍较活跃

居家外出做好防范

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是我国流感流行的主要时期。根据流感监测数据,当前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流感为主,其中近期乙型流感占比升高,与甲型H3N2同为主要流行毒株。目前,流感活动已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位流行期。随着学校陆续放假,预计2月初回归流行间期水平。

但春节临近,群众乘坐密闭交通工具(客车、火车、飞机等),参加各类集会和聚会,接触频繁,流感发病风险增加,广大市民朋友仍需提高警惕,预防疾病。

健康提示: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或佩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轻流感疾病负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年龄在6个月以上有意愿接种且无禁忌证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新冠疫情或将回升 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全国的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新冠出现了上升的迹象。春节假期,人员流动性增加,接触感染病毒的机会增大,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建议公众要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健康提示:

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条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做好日常防护。

加强环境清洁,保持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建议规律作息,保证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新春佳节注意饮食卫生,防感染性腹泻

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临近春节,人群流动频繁,聚餐和旅游相对增多,诺如病毒感染和暴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诺如病毒以接触传播和食源性传播为主,常见的症状以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为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健康提示:

坚持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使用消毒湿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再食用。不吃隔夜的冷饭、冷菜。

做好环境消毒,使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及时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春节出行增多 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品

春运是一年中最大规模的迁徙。飞机、高铁、火车、客运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空间狭小、人流密集、利于病原体的传播,近期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证自己和家人健康。

健康提示:

请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品,例如口罩、免洗手消毒液、含有酒精的湿纸巾。如有小朋友同行,最好带一些退热药等常备用药;对于慢性病患者,出行前要把日常用药带足,避免因停药导致疾病控制不佳。另外,可携带一些预防水土不服的药品,并尽量避开过敏原。

春节旅行期间,要注意食品安全。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馆或食摊,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透的食物。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不适症状,应规范佩戴口罩,及时就诊。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