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这条泥泞路 何时不再难行

安溪感德镇大坂自然村,村民为方便出行集资打通断头路,可硬化一事盼了多年;镇政府表示,已经列入计划,道路问题会分批解决

道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难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文/图

“要是村里这段路能硬化就好了。”龙年春节,安溪县感德镇大坂村大坂自然村的茶农吴建国一遍又一遍地对海都记者重复着自己多年的心头事。

吴建国口中的泥泞土路,是段约1公里长的环自然村公路,原来是断头路,为方便生活出行和生产运输,近20户村民共同集资将路打通,可之后硬化的钱“实在是集资不起了”。

春节期间,海都记者来到大坂自然村,见到了这段泥泞的道路,也感受到了村民们对幸福出行的强烈期盼。

村民:“硬化的钱实在是集资不起了”

吴建国告诉记者,春节前,他的车子在雨中陷入离家几米远的泥泞环村公路里,最后不得不在6位村民的帮助下,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将车子拖出泥坑。在雨中,看着一身泥的邻居和自己,吴建国十分懊恼——他不知道,村里这段村民盼了一年又一年的环自然村公路硬化的事究竟何时才能实现。

记者了解到,这条泥泞土路是一段大约1公里的环自然村公路,之前是断头路,自然村的茶农生活出行、生产运输极不方便。在走访中,村民告诉记者,在之前,道路两旁的茶农运送化肥、生活物资等都要靠摩托车运或肩扛手提。当有人盖房子时,建筑物资的运输更是成了大问题,只能靠人力“蚂蚁搬家”。

2018年,靠近公路两旁的近20户村民集资,每个人口出资2000多元将断头路打通,只是硬化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一直没有实现,村民们告诉记者:“硬化的钱,我们实在是集资不起了。”

走访:路面泥泞湿滑不堪 一不小心就摔倒

“路太重要了。”吴建国说,自己退伍回乡后,一直守着家里的几十亩茶园,但由于交通不便,到访的客商总是要抱怨一番。他说,好在自己的茶叶质量还算过关,还是能吸引到几名老主顾不畏艰辛每年前往采购,但还是有茶商在一次雨中陷入泥泞又扎破轮胎后,从此放弃了到他家收购茶叶。三年前,吴建国也放弃了坚守的茶园,他将大部分茶园交由大哥管理,自己外出另谋出路。

大年初七,在大坂自然村,记者重走了一遍这段环自然村公路,因为才下过一场雨,又有车辆刚走过,路面泥泞湿滑不堪,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吴建国告诉记者,春节前,他们几户村民又集资了一点钱,把布满尖石、特别难走的那段路又平整了一下,但还是避免不了车子在下雨时打滑受困。

记者了解到,地处安溪县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坡的大坂村海拔近千米,是优质铁观音产区。不但如此,该村还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大坂自然村里的两名“五老人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我党做出贡献的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曾为闽粤赣边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部门:硬化一事已列入计划

那么为何这段环自然村的公路迟迟未能得到解决?昨日,记者采访了感德镇大坂村党支部的吴书记。

吴书记说,这条环自然村公路一小段是原来的通村公路,后来通往镇里的路改道了,村民为了方便出行,集资将断头路打通成了环自然村的公路。目前村里已经将该路段上报交通部门,交通部门也已经将其列入路网中。

“已经列入计划了。”感德镇党委书记高刚福在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大坂村属于高海拔村庄,拥有三个自然村,且各自然村比较分散,路网建设相对滞后。但这两年,该村已经通过各种方法陆续加快路网建设。高刚福表示,村里的道路问题会分批解决。

革命老区基点村茶农的心头事能否实现?大坂村大坂自然村这段1公里的环自然村公路何时能修好硬化?本报将持续关注跟进报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