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回南天”来袭 医生开出食疗良方

海都讯(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伴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泉州迎来高频次“回南天”。这两天,泉州不少市民朋友晒出照片,显示家里已经成了“水帘洞”。在“风、寒、湿”当道的回南天,需要防范哪些身体上的损伤?20日,海都记者邀请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康复科主任阮传亮开养生良方。

阮传亮表示,这个阶段,天气变化频繁,时而潮湿阴冷,时而温暖干燥,气温起伏不定,乍寒乍暖,非常考验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另外,春天是肝气旺盛的时节,中医理论肝木克脾土,肝气过旺容易损伤脾胃。天气潮湿,水湿、寒湿之邪也容易导致脾胃的损伤。因此,雨水节气的调养要点在于“健运脾胃以防湿滞,调达肝木以助生发”。

阮传亮说,这个时间段,饮食上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日常饮食中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量,以健运脾胃。如红枣、豆芽、豆苗、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芹菜、南瓜、木耳、丝瓜、柚子、甘蔗、蜂蜜等。对于肝气不舒,平素容易生气、发火或常感郁闷的人,则可以选用玫瑰花、茉莉花等泡水当茶饮以芳香理气,舒缓肝郁。

他表示,雨水时节“风、寒、湿”当道,所谓“寒从足下生”“湿性重浊”。此时,可以艾叶煮水泡脚。这样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该泡脚方:取艾叶30~50克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5分钟,放凉至40℃~50℃泡脚,对容易外感、有关节疼痛的朋友非常合适。

他还推荐了两方药膳:

1.紫苏杏仁粥。材料:紫苏叶10克,杏仁10克,大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做法:将米洗净,加水适量,加入杏仁、生姜、大枣煮粥,待粥快煮好时加入紫苏叶,粥成温热喝粥。本药膳在雨水节气可解表散寒、理气和胃、化痰止咳。

2.五指毛桃排骨汤。材料:五指毛桃30克,茯苓15克,炒扁豆15克,猪排骨500克,生姜3片。做法:将各材料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该药膳适用于气虚阳虚湿滞之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