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直径88厘米 莆田超大红团闹元宵

春景斋菜以面粉捏塑,栩栩如生

直径达88厘米的超大红团

海都讯(记者 林养东 文/图 通讯员 郑忠祥) 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红团,自古以来就是莆田人独特的吉祥食品。正月初九,莆田涵江霞徐社区顺济庙,一个直径达88厘米的超大红团出炉了。当地这一元宵习俗,从清朝一直延续至今。

2月19日,海都记者来到顺济庙看到,这个超大红团正中间雕刻着不同的吉祥图案,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56个小红团环绕大红团,象征中华巨龙腾飞,民族和睦团结,配上一圈小福桔,寓意五谷丰登、福寿安康。

有趣的是,今年的超大红团还结合反诈宣传,8个小红团上分别写着“全民反诈,天下无诈”。

“正月初九下午,我们大概花了四小时制作。”这个红团由霞徐超大红团第五代传承人黄一鸣和他父亲黄天赐一同完成,超大红团不用模具制成,表面的龙图案全由手工雕塑而成,龙头、龙眼、龙身、龙爪、龙鳞等每一个部分都精雕细琢。

传统红团都用模具定形,超大红团在没有模具的帮助下,如何做得栩栩如生?黄一鸣告诉海都记者,他平时的工作是手绘,在全国各地跑,帮宫庙、酒楼等画墙体,有扎实的美术基础。他每年都参与超大红团制作,会根据不同年份设计不同主题。

莆田民俗活动少不了摆“斋菜”。海都记者看到,霞徐顺济庙元宵另一大亮点,就是供品“春景斋菜”。春景斋菜是莆田市非遗项目,其以面粉捏塑,或为十二生肖,或为各类鱼虾,或为瓜果,融手工、雕刻、绘画于一体,色彩鲜艳亮丽,栩栩如生,通过素食斋菜形式巧妙展示莆田妈祖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质。

记者了解到,霞徐社区历史上有7座妈祖宫,顺济庙是其中一座。一个社区分布7座妈祖宫,密集度罕见。明末起,许多商贾在霞徐码头开设货栈。频繁的海上贸易,促进妈祖宫庙的建立。至今留存在霞徐的多座清代和民国的红砖建筑,见证了莆田自古海上贸易繁盛,也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霞徐历史悠久,古迹遍布,位于霞徐顺济庙隔壁的黄氏民居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