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闽江“黄金水道”复兴

随着闽江内河航运能级迈上新的台阶,我省正在加快构建江海联运体系

满载货物的货船有序通过闽江水口航运枢纽运往上游南平、三明等地(徐新和/摄)

N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徐文锦

悠远的汽笛声划破长空,在平静的江面上久久回荡……3月29日,单船最大可运载54个标准集装箱的“闽江1号”和“闽江2号”集散两用货船在南平港首航,标志着福建内河航运能级迈上新的台阶。

全线通航,闽江内河航运市场正在复苏

2021年10月28日,水口坝下工程一线船闸首次试通航,闽江水口航运枢纽实现从最低年通航44天到365天全天候通航的跃升;2022年12月18日,500吨级新能源船舶“武夷2号”满载货物从南平港出发,沿闽江顺流而下至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闽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

随着闽江干流全线通航,沉睡的内河航运市场正在被唤醒。

“虽然部分货主企业已有陆路运输长期合作合约,市场供需双方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思维转换和彼此接纳的过程,但水路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的优势,稳定发展后不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吸引腹地货源通过内河港集散,也有助于优化内陆地区的运输结构。”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时援对闽江航运颇有信心,“当前最关键的就是要积极探索‘门到门’与‘一单制’全程物流服务,助力闽西北货源回归闽江航运。”

“公、铁、水”多式联运,被企业看好

与闽江干流复航同步开港的南平港,正利用闽江航运优势下一盘很大的“棋”。

“光有码头肯定远远不够,货从哪里来、存放在哪里、怎么运出去、如何按时送达,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靠前考虑。”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港区办主任叶选晖说,从2014年南平港启动建设开始,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前布局规划,指导组建物流公司、建设仓储堆场、建造货运船舶,以发展临港产业为抓手,推动山海协作向深层次协同发展。

水运是港区发展的重点,但不是唯一“卖点”,多式联运正被越来越多人看好。

“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具备了公、铁、水运输网络交汇的独特优势,足以构建高效集中的‘公铁水’多式联运交通运输格局。”福建易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由南平工业园区组建,公司总经理金忠认为,打消货主企业顾虑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提供多元便捷、成本更低的物流方案。“复航以来,我们努力组织货源、开辟物流通道,实现武夷1号、2号货船满负荷运转,接下来将重点提升运力,构建新能源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降低客户物流运输成本,解决‘货等船’的问题。”

知名航运企业将南平港纳入航线网络布局

已有企业瞄准闽江航道的运输优势,在江上开辟发展新路子。

坐落于南平延平区南山镇的福建勇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硅矿提纯零排放生产企业,产能全部释放后,一年有十几万吨的货物需要通达全国各地港口甚至“海丝”沿线国家,对水路运输的需求极大。公司总经理俞培勇在选址之初,就看中了南平港航运码头的优势:“水路运输可以缩小闽北内陆与沿海物流成本的差异,客户辐射范围也更广了。”

截至今年3月底,南平港已累计开航266航次,往来运送标准箱4600个,港口累计吞吐量83835吨。中谷、东方海外等知名航运企业将南平港作为目的港,纳入航线网络布局,闽江干流集装箱水路运输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我们还将继续围绕南平港、福州港、三明港三港联动,聚焦集装箱、散货、旅游客运三种业态,加强闽江航运市场培育,加快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全力推进闽江航运振兴发展。”李时援对闽江航运发展满怀信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