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声若洪钟”老教师 突然声音嘶哑

经查系声带息肉;医生提醒,长时间、高强度用嗓及发音方式错误,或导致器质性病变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声音是人们传递信息、情感的重要表达载体之一。对于教师、歌手、播音员、导游、客服人员、带货主播等职业群体,更是长期需要“靠嗓输出”。长时间、高强度地用嗓,如果方法不对,不仅“费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嗓音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据悉,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不少“网红”也成了声带疾病的重要人群。

声音嘶哑发声疲劳 老教师声带长息肉

李先生(化名)是一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数十年。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他讲课时总是下意识地增大音量。然而最近几个月,向来“声若洪钟”的他变得声音嘶哑,总感觉嗓子不舒服,发声疲劳。自行吃了些清嗓亮嗓的药,也不见好转,症状还逐渐加重了,李先生这才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对他进行了喉镜检查,发现他的左侧声带存在息肉。进一步详细了解了李先生的情况后,医生建议李先生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息肉。

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李先生声音嘶哑的症状明显改善,发声疲劳也得到缓解。

对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晖萍主任医师介绍,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病症,大部分情况下被视为良性,可能单侧出现,也可能在两侧同时发作。病因包括过度用嗓或是发音方式错误等,而李先生属于两者兼有。

带货主播也是“高危人群”

医生提醒,很多嗓音疾病,比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慢性喉炎、发音疲劳等,都与嗓音器官的错误使用有关。长期过度用嗓的人群,如教师、歌手、主播等,一定要注意嗓音的保护。特别是当下一些带货主播,需要数小时不间断高音量、快语速地用嗓,有时还要求非常丰富的情感表达,对声带的使用强度非常大,很容易导致呼吸运动和调节声带的肌肉不平衡,共鸣方法不当的还会损伤嗓音,甚至导致嗓音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果出现声音嘶哑、发声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声带息肉等问题。

部分声带小结、早期的声带息肉可以采取雾化、嗓音保健和嗓音训练等保守治疗。对于一些保守治疗无效的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和声带囊肿等疾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为微创手术,伤口较小、疼痛感较低,能够较快速地痊愈。

合理用嗓、科学护嗓 听听医生支招

如何合理用嗓

●避免过度大声喊叫,尽量减少长时间连续说话,及时给声带休息的机会。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时应尽量佩戴扩音设备。

●减少用力咳嗽清嗓等不良行为,当喉咙有痒感时可适当饮用温水来进行缓解。

●注意呼吸和发声的协调,避免挤喉的情况出现,可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来增强气流支持,喜欢去KTV飙歌的小伙伴们要尤其注意!

如何科学护嗓

●保持喉咙湿润,多饮温水,避免过量摄入咖啡、浓茶或刺激性食物。

●谨慎使用药品,用药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空闲的时候进行轻柔的喉部拍打、喉头按摩以及肩颈拉伸等动作,大口咀嚼也有助于放松喉部肌肉,使发声更为轻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